福建漳州市市直划分为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数量全省最多,改革任务也是全省最重。为推进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漳州市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路径和办法开展改革工作并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深入相关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进行摸底调研,掌握实情,增强针对性,力求实效性。截止目前,已完成35家,占总数约80%。整个改革过程平稳有序,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是摸清底子,精准制定改革路径。为详实掌握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状况,切实找准改革路径,对各个单位逐一开展调查研究,既摸清了单位编制和人员状况,又查看了各单位近三年的资产负债表,了解掌握业务活动情况,做到有的放矢,逐一明晰改革路径。并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分成四大类进行具体指导:对于有经营性资产,且经营活动正常开展的,实行转企改制;对于有经营性资产,但经济效益不佳,或已经没开展业务活动的,创造条件转企改制;对于既有经营活动又有公益服务功能的,剥离经营业务,进行优化整合;对于资不抵债、债权债务不清晰,或没有经营性资产,历史遗留问题多、改革难度大的,在解决人员安置问题后,予以撤销。
二是抢抓机遇,积极推进转企改制。按照成熟一家改制一家的原则和思路,紧紧抓住市属重点国有企业资产整合重组工作契机,以市财政担保中心成功转企改制为蓝本,将15家既有经营类资产又正常开展经营活动的单位,以及5家已经没有开展经营活动,但有经营性资产的单位,整体打包划转市国资委管理,由市国资委作为这20家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负责指导转企改制工作。市国资委根据市属国有企业的经营范围,按照合并同类项的原则,将业务相近的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分别划归国有企业集团管理,并具体组织实施转企改制工作。目前,完成转企改制的单位,已经顺利转换机制,焕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既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又确保人员平稳过渡为国企员工,效果十分明显。
三是因地制宜,区分情况精准施策。未纳入市属重点国有企业资产整合重组范围的经营类事业单位,由于没有国企可兜底,是改革的难点。针对这些单位,不搞一刀切,而是根据前期调查摸底和分类的情况,针对各个单位的具体情况,坚持“一家一策”协调推进的原则,研究提出不同的改革路径。对于没有纳入国企整合重组范围的原已收归省属国有企业的单位予以撤销事业机构;对既有经营活动又有公益服务功能、没有经营性资产可进行盘活的,剥离其经营业务,进行优化整合,现有在编人员分流到主管部门所属的其他事业单位;对于长期没有开展业务活动、人员少或是已没有在编人员的,在解决人员安置问题后,机构予以撤销。
下阶段,漳州市将巩固前阶段改革取得的成果,乘势而上,继续全力推进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确保全面完成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