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名站技术导航!

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以“集成服务”为抓手 推进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

佚名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  为让群众就近、便捷办事,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郑州市管城回族区突出需求导向,优化便民机制,整合各方资源,在12个街道统一设置和优化了便民服务中心,全面推行“一站式服务”、“一门式办理”,使基层各类机构、组织在服务群众上更加规范、高效。航海东路街道作为此次便民服务工作的试点街道,先行一步,按照“布局科学、智慧高效、服务周全、环境舒适”的要求,推进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

  一、实行“一站式”集成服务

  瞄准基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推动医保、社保、就业、社会救助、营商环境等街道履行主责主业需要和群众关心关注的服务项目应驻尽驻,规范设置便民服务区、综合执法区和联动指挥区。把计生、人社等12个服务窗口整合成4个标准化综合窗口,做到无差别统一受理接件,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新模式,全面推广综合窗口“一站式”,真正解决群众办事多头跑等问题。

  二、制定“标准化”政务流程

  优化统一审批服务流程和办件标准,梳理形成办事材料的颗粒化、标准化知识库,依据群众所需、街道所能,推动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职能向街道下沉,实现街道“即办即结”审批事项最大化和社区“即来即收”收件事项最大化。按照服务事项名称、办理层级、办理时限、办理流程,全面厘清街道受理的涉及社保、司法、民政、武装、社保等87项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其中街道直接办结46项。

  三、推行“清单化、人性化”管理制度

  编制统一的区、街道、社区三级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向社会公开设立依据、办理条件、申报材料、办理流程、收费标准和承诺时限等事项,推进办事制度、办理事项、服务行为、监督评议等标准化,形成街道便民服务工作制度体系并接受社会监督。实行一次性告知制、承诺制、委托制、限时办结和特事特办制度,不让群众多跑腿、跑空腿,大大提升了便民服务中心审批服务质量和效率。

  四、打造“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

  居民通过手机APP系统链接足不出户即可完成如生育登记、养老、教育等各类服务。街道依托平台政务服务数据,运用大数据分析研判街道、社区在综合治理、民生保障等方面的服务配置需求,进一步优化养老服务、居民活动、文化服务、体育健身等社区服务设施配置,优化专职社区工作者、专职助老助残员等服务力量配备,优化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社区社会组织、志愿服务力量等服务资源分配,改善提升服务细节,促进办事便捷率和满意率双提升。

  五、打造“减证便民”营商环境

  在便民服务中心专门设置企业服务窗口,采用线上和线下办理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减证便民,解决了企业“办事慢、办事繁”问题。在行政审批办理方式方面,实施全程“掌上工商”手机APP线上办理,采用“互联网+政务服务”方式拓宽企业和群众办事渠道,缩减办理流程、精简办理程序、压缩办理时间,真正实现了“零纸张”、“零跑腿”,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办理营业执照注册登记业务。在精简材料方面,整合、优化、删减企业提交材料,取消了公司变更住所提供“房屋租赁协议”、公司注销提交清税证明等材料,实现了“简约、便民”。在营业执照领取方式方面,可选择“线下自取”、“邮寄送达”等方式领取纸质营业执照,还可登录APP自行下载电子执照,实现执照线上远程“即取”,进一步助力企业降本增效,优化营商环境。

  六、打通“最后一公里”便民服务

  针对部分街道地域面积大、常住人口多,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综合服务接件办件压力较大等问题,管城回族区进一步推进便民服务向社区延伸下沉,在全区建设打造社区级家门口综合服务站点,建立社区服务事项和待办事项目录清单,目前各社区开展服务代办项目达87项,真正实现了就近办理、快办事、好办事,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七、打造“业务、态度双过硬”服务队伍

  实行“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腔热情办事、一声走好相送”服务模式,着力打造服务热情、作风过硬、业务精通的工作队伍。不定期组织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开展思想政治、窗口礼仪、政策法律法规、业务知识等全方面提升培训。街道机构改革以来,组织业务主管部门对街道、社区两级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开展经常性集中业务指导;业务主管部门收集下沉业务经办中存在的问题及合理化建议,形成标准化工作问题库,进行一对一专业指导;组织各街道与本辖区社区两级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开展业务交流、经验分享;参加郑州市政务协同办公平台“郑政钉”直播培训等,共开展业务培训、指导、交流会议60余场次、7000余人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切实以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过硬的业务水平服务于民、取信于民,当好“政府窗口”。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