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名站技术导航!

四川省泸州市委编办精准分类分步有力推进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

佚名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四川省泸州市委编办坚持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原则,以机制建设凝聚改革合力,以分类分步探索改革路径,以保障群众利益维护改革稳定,以体制创新补位提升改革实效,有力推进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

  一、聚焦方向,整体谋划推动,以机制建设凝聚改革合力

  一是建立改革议事协调机制。成立以市委副书记、市长为组长的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坚持事改领导小组牵头抓总,机构编制部门负责综合协调,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组织、人社、财政、审计、机关事务等部门各司其职,形成合力。二是建立改革实效调研机制。制定《泸州市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人员基本情况表》、《泸州市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资产明细表》,由调研组人员通过实地“谈、听、看、查”如实填写,为后续统一相关改革政策、制定改革方案提供了强力数据支撑。三是建立改革推进督导约谈机制。将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纳入部门和区县目标考核,重点难点问题及时跟踪督办,在全市范围内通报改革进展,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及时约谈整改,确保改革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二、强化目标,科学部署落实,以分类分步方式探索改革路径

  紧扣“转企改制”目标,印发《泸州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实施方案》,按照“一事一议、一事一策”原则,“量体裁衣”式推进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根据经营类事业单位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实行“三种模式”,一是针对经济效益好、发展潜力大、专业技术强的经营类事业单位,通过采取国有独资、混合所有制等多种形式转企改制。二是针对承担部分公益服务职能的经营类事业单位,剥离经营性职责由企业承担,重新界定事业单位职责,回归公益属性。三是针对职能弱化或名存实亡、没有生产经营能力的单位,撤销事业单位建制,剥离生产经营职能,并做好人员安置。现全市13个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3个,重新界定职责、回归公益属性2个,剥离经营职能、撤销事业单位8个,收回编制127名。

  三、关注难点,注重风险防控,以群众利益为根本确保改革稳定

  一是思想引导打前阵,增强改革信心。通过政策宣讲、座谈交流、上门征求意见等方式,将改革中的各项举措宣传到每一个涉改单位、传递到每一名职工,有效坚定他们参与改革的决心和信心。二是以风险防控为突破,推进改革落地。在制定单位《转企改制方案》时,邀请具备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并建立管理台账,就可能发生的风险情况做好分析研判和政策释义等准备工作。按照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对各项资产重新分类建帐,由中介机构进行财务审计,杜绝国有资产流失。三是以保障职工利益为出发点,维护改革稳定。针对在编在岗职工,坚持“自愿”原则。实行“老人老办法”,其身份、待遇不变,人员只出不进、编制退一收一,自愿转制留任的,实行企业化管理。针对退休职工,明确“稳定”原则。保留他们事业退休人员身份,落实政治、经济待遇。针对聘用人员,坚持“择优”原则。实行“双向选择、竞争上岗、择优录取”,对符合支付经济补偿条件的,依法支付经济补偿。

  四、注重衔接,强化改革融合,以体制补位提升改革实效

  一是注重与文化体制改革融合。撤销经济效益差、人员结构老化的具有经营职能的文化类事业单位,设立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习所,为保护和传承该市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泸州河”川剧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注重与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融合。出台《关于在市属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整合机构编制资源和规范管理的意见》,通过撤、并、减等方式,整合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相适应的经营类事业单位,统筹调剂收回的事业编制,重点用于加强和保障民生领域。三是注重与投融资体制改革融合。进一步转变政府的投资管理职能,将承担殡葬、城建、机场建设服务的经营类事业单位改制为南寿山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泸州机场集团等企业,实行公司化管理、市场化运作,释放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实现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顺利转型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双赢”,为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