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青白江区通过改革机构设置、优化职能配置、理顺职责关系,积极探索优化产业功能区、营商环境建设等重点领域的体制机制,初步形成符合区情实际的机构职能体系和编制管理方式,为服务金青新“大港区”建设(注:金青新“大港区”是指以位于青白江区的成都国际铁路港为核心,以新都区、青白江区和金堂县为主体,以周边市州为一体化的协作区域),实现“陆海联运枢纽,国际化青白江”的战略目标提供坚实的机构编制保障。
一、坚持协同与高效相关联,推动产业功能区提档升级
青白江区以构建产业生态圈为导向,重构原有产业园区的层次、业态、质量,推动产业协同高效发展,打造产城融合、产业明确、差异发展的产业功能区,以产业优势着力构建金青新“大港区”重要极核地位。
成立成都国际铁路港管委会(挂四川自贸试验区青白江片区管理局牌子),聚焦国际商品集散转运、分拨展示、保税物流仓储等现代物流及跨境电商、大宗商品贸易,打造符合“一带一路”战略和自贸试验区开放优势的产业链;成立欧洲产业城管委会,聚焦精密加工、研发设计等高端业态,积极培育适欧适铁、“两头在外”的产业集群;大幅度调整原有工业区管委会职能,以建设成都先进材料核心功能区为目标,强化承载先进材料、智能装备等产业服务相关功能,进一步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向“大港区”汇聚。
二、坚持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党政机构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结合本轮党政机构改革,以优化营商环境建设为抓手,组建3个特色机构,全面补强关键环节的机构设置,构建适应“大港区”发展需要的“上层建筑”。
将原区行政审批局改组为区行政审批和营商环境建设局,统筹落实全区营商环境建设工作,为进一步提高城市品质,打造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实现“高能级创建国际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区”提供保障。组建全国首个国际贸易和现代物流发展局,为抢抓西部陆海联运大通道建设机遇,强化中欧班列始发地和泛欧泛亚开放桥头堡的核心地位,彰显青白江区对外开放的魄力提供支撑。升级区投资促进中心设置区投资促进和经济合作局,更好服务对外贸易、跨境电商、现代物流业等特色产业,进一步强化重大项目引进、储备、落地“正循环”能力和对外经济合作工作能力,确保引进高质量重大项目,带动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坚持加法与减法相结合,推动编制资源配置杠杆化
服务“大港区”建设,人才是核心,青白江区坚持一手抓“瘦身”,一手抓“健身”,既抓编内,又抓编外,让编制资源更好的为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提供强大保障。
实施靶向供给,统筹调剂部分行政和事业编制给国际贸易和现代物流发展局、投资促进和经济合作局等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部门;合理制定用编计划,引进物流和国际贸易等急需紧缺人才,全面补强关键领域的编制资源,做到“好钢用在刀刃上”,保障“大港区”建设工作需要。
转变管理方式,探索建立“动态编制资源池”,用于重大项目、关键环节对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编制需求;全面加强和规范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管理,制定管理方案,根据相关指标按照一定比例测算各单位编外人员控制数,作为单位聘用编外人员的依据,对于招商引资、现代金融、市场运营等领域的编外人员,全部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选拔,确保“人岗相适”。
创新管理模式,在产业功能区建立以员额总控和岗位管理为核心的制度体系,产业功能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实行身份锁定,与聘用的社会人才一并按照市场化的薪酬体系实行合同管理,最大程度激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活力,构建“岗位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新机制,提升产业功能区对国际化、专业化人才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