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名站技术导航!

武汉市武昌区围绕“三线”推动编制资源节约灵活高效利用

佚名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近年来,武汉市武昌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构编制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严控总量、统筹使用、有减有增、动态平衡、保障重点、服务发展”,围绕“三线”做好“控”“蓄”“调”三篇文章,推动编制资源节约灵活高效利用。

  一、控总量,牢牢守住编制资源利用上线

  一是制度刚性控。在贯彻执行以《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为主干的机构编制系列法规制度和省市有关实施细则基础上,立足武昌实际,制定《武昌区委编委工作规则》《武昌区委编办工作细则》《武昌区机构编制监督管理“五三”制度》《区委办公室 区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机构编制事项事前沟通制度的通知》《武昌区委编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区级机关和事业单位编制使用计划管理的通知》《武昌区机构编制管理八项工作规定》《武昌区机构编制工作办事流程》《武昌区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人管理实施意见(试行)》等制度规定,形成具有武昌特色的机构编制管理制度体系,扎紧全方位、全周期、全覆盖严控编制总量的制度篱笆。

  二是机制联动控。建立机构编制管理与组织、人资、财政管理整体联动、相互制衡的约束机制。坚持“编办审核编制使用、组织审核干部任免、人资审核岗位工资、财政审核经费预算”,坚持“人员调整先审编制、工资调整先审编制、预算调整先审编制”,以严控编制把牢多方联审“前置阀门”“第一关卡”。坚持部门领导职数核定和调整由区委编委会审议决定,坚持科级领导任免“编办严把职数使用、组织人资严把身份程序”,以严控职数防止超编制超职数配备干部。坚持编办、人资、财政“每月联合上门办”,集中开展教育系统等大量用编领域机构编制业务专项办理,寓控总量于优服务,以控重点促控全局。

  三是实名管理控。严格执行机构编制“一表、一簿、一库”实名制管理,实时调整、同步更新、动态管理《机关事业单位编制、职数、实有人数统计表》《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管理簿》和“湖北省机构编制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实名制管理系统”,确保登记信息零偏差、编制数据零时差、三类台账零误差。在此过程中,对潜在超编风险实时监测、定期排查、及时预警、源头管控,做到强基础与强管理有机统一;对全区机构编制情况每月分类梳理、分析研判、形成专报、全面汇报,为区委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做到“自转”与“公转”良性互动。

  二、蓄余量,灵活打通编制资源回收界线

  一是从体制改革中蓄,变编制“单位所有”为“全区所有”。借前期事业单位改革之机,立足理顺关系、转变职能,实行“撤”“合”“压”并举,撤销一批职能萎缩的事业单位,合并一批职能相近的事业单位,按照“以事定编”原则压缩事业单位内设机构总量和事业编制总量,将全区事业单位压缩重构后的空余编制全部上收,作为全区储备编制。借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之机,立足事企分开、管办分离,将9个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予以转企或撤销,上收原有事业编制,作为全区储备编制。

  二是从动态评估中蓄,变编制“只增不减”为“应减必减”。坚持“按职能定编制、按‘亩产’论英雄”,常态化全覆盖开展部门“三定”规定和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方案落实情况走访调研和跟踪评估,及时发现部门及其所属事业单位机构职能运行问题,对职责划出、职能减弱、编制使用效率较低的单位,适当核减并上收编制,作为全区储备编制。

  三是从稳妥分流中蓄,变编制“只进不退”为“有进有退”。坚持“人岗匹配、人事相宜,靶向流动、有序退出,市场补充、多元一体,各展其才、各尽其能”,多措并举灵活破解人员编制供给与高素质专业化用人需求不匹配的供需矛盾和人员整体结构性矛盾。针对区教育局所属中小学编制紧缺现状,探索推行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按照“竞争上岗、目标考核、合同管理”的思路,设立三年过渡期,以流动、退岗、辞职、辞退、转行、待岗培训等方式妥善分流安置一批富余教职工,为高质量教育人才编制供给留出空间。同时,适度运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手段满足教育、医疗、民政等领域用人需求。

  三、调变量,努力提升编制资源配置高线

  一是聚焦政之所向,围绕中心大局调。立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和加强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强化区委政法委政治工作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支撑全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高质量开展。立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论述、加快武昌经济恢复和疫后重振,强化区商务局(区招商局)及其所属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保障更大力度抓投资增后劲、抓消费扩内需。立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筑牢科创强区的人才支撑,强化区企业和人才服务中心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加强高端紧缺人才引进、机关事业单位招录(聘)编制计划保障,提升武昌科教优势、人才优势向创新优势、发展优势转化的加速度。立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古城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武昌古城在保护中发展,强化区古城保护发展中心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促进更好实现古城文化、荆楚文化、长江文化、革命文化、辛亥革命精神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二是聚焦基层所盼,围绕基层治理调。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在武昌创造性落实,先后创新开展街道“大部制”改革、探索构建适应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要求的街道行政管理体制、先行试点“民有所呼、我必有应”街道行政管理体制新模式、全面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推动基层社会治理重心下移、资源下沉、编制下放,近三年向街道调剂下放行政和事业编制400余名,为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更为坚实的体制保证。

  三是聚焦民之所望,围绕改善民生调。坚持用编为民、调编惠民,积极探索区级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助力推进“健康武昌”建设;全力加强基础教育领域编制保障,助力打造“学在武昌”品牌;建立健全武昌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大力配备、系统增强退役军人服务领域编制,助力擦亮“双拥武昌”招牌。此外,还向城市管理、文化旅游、市场监管、医疗保障、网格化管理、大数据服务等直接关系百姓福祉的民生领域统筹调配编制,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