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岛市即墨经济开发区把握发展大势,抓住改革机遇,聚焦体制机制、人员管理、产业布局、营商环境四个方面,蹚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在山东省商务厅、科学技术厅《关于2020年山东省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情况的通报》中,即墨经济开发区列132家省级经济开发区及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区第一位,体制机制改革成效彰显。
一、聚焦体制机制优化调整,建立高质量发展新架构
一是实行“小管委+大公司”释放发展活力。坚持市场化、专业化、平台化的思维和发展方式,确立“小管委+大公司”发展思路。理顺与原平台公司鑫诚恒业、新平台公司和晟2个区属国有公司合作共赢关系,确定三年共同发展规划,依托“管委会+公司”模式的桥梁纽带,共同做优做大做强,实现优势互补,达到“管委支持公司,公司反哺管委”的良性发展循环,促进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二是实行“一个加强、两个剥离”明确职责边界。强化开发区经济管理职能,将社会事务管理职能剥离给属地政府,将开发运营职能剥离给平台公司,切实清理解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社会管理任务繁重、行政化突出等问题。另外,进一步明晰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与属地街道之间的事权划分,完成社会事务管理职责交接,开发区和属地街道在双招双引方面“同担共享”考核任务和结果,最大程度凝聚服务发展合力。
三是实行“大部制、扁平化”优化组织架构。运用工业互联网思维,按照“大部制、扁平化”思路精简优化机构设置,推进工作流程再造,将原有的9个内设机构精简至5个。人员核定向有招商职能的部门倾斜,招商引资类岗位占岗位总数比例不低于20%,后勤保障服务类岗位占岗位总数不超过30%,实现管委会“瘦身强体、轻装上阵”。
二、聚焦人员管理模式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一是改革人员管理模式,实行全员聘任。人员规模实行总量控制,核定人员规模控制数从119名压缩至50名,领导职数精简为主任1名、副主任3名。实行岗位聘任制,按照“全体起立、重新上岗、择优选配、统筹安排”原则,打破行政、事业、企业界限,包括管委会领导班子在内全员签订岗位聘任合同,聘期3年。职员正式聘任后,原机关事业身份职级、工资不再变动,在即墨开发区按聘任职务兑现待遇。面向全社会招聘人才,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目前聘任干部37人,团队平均年龄35岁,第一学历为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占81%。
二是创新人员考核办法,实行绩效薪酬。引入KPI(关键绩效指标)考核原理,制订《职员管理办法》《职员考核办法》《薪酬管理办法》,推行全员绩效考评,建立起职员合伙人评价管理系统。创新考核方式,系统性梳理了当前涉及的全部3582条工作任务,经过归并整理、流程再造,归整形成647项工作、1532条积分赋分标准,实施工作过程数据化管理,用连续、详细、精准、多维的数据实现人员管理的数据化、可视化、即时化。实行实时积分考核、中期工作目标调度考核、年终绩效考核相挂钩的全过程、全透明、重应用的考核机制,以多样化的考核奖励,全方位调动起工作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做到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
三、聚焦产业布局统筹规划,确定高质量发展新思路
一是科学划定园区范围,实现集聚发展。根据开发区实际发展需求,对原管辖面积进行重新核定,兼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因素,确立以“亩均效益”为核心引导发展机制,科学核定管辖范围,明确开发区核心区域,优化拓展区组成,改变“摊大饼”式的粗放增长方式,推动实现“小而精”的集中集约式发展。
二是精准明晰产业定位,突出地域特色。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一业为主、多元发展”的思路,结合各园区产业基础、资源条件等实际,分别制定核心区和优化拓展区入园项目、企业的标准和要求。其中,核心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信息技术、医养健康、现代金融、音乐文化等产业,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区、生物医药产业特色区、音乐文化产业时尚区;优化拓展区重点发展汽车制造、现代物流及商贸、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装备、海洋装备等产业,形成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相互支撑的空间布局。
三是着力打造特色飞地,开创共赢局面。与平台公司深入合作,携手镇街共赢,按照“总部+产业落地”的发展模式,重点建设和完善北安、金口、田横等三个飞地园区,精选产业、精准定位、量身定制,瞄准先进制造业、人工智能、新能源和半导体新材料等产业,按照土地利用集约化、产业集聚区块化、产业配套链条化的思路,着力打造各具特色的飞地产业园区。
四、聚焦营商环境优化重塑,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一是高品质优化营商环境,加强政策服务精准性。加大赋权承接,以“确有需要又能有效承接”为原则,积极承接经济类审批权限下放,精准明确33项赋权事项。出台“双招双引”激励政策,印发《促进“双招双引”二十四条意见》,涵盖医养健康、新兴产业等5个类别,在重大项目落地奖励、投融资政策、人才政策等九个方面提出24条具体举措,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优质环境。建立项目审批责任制,搭建规划服务平台,完善提前审批、容缺办理等程序,为项目建设开通“绿色通道”;落实“保姆制”专人全流程服务,审批、管理一体化推进,压实监管责任,确保项目流畅运行和生产安全,为落地项目提供更加精准贴心服务,实现“办事不出区”。
二是高标准构建招商团队,加强招商团队专业性。确立“四条专线招商、五部密切配合、中心调度服务”的一盘棋招商思路,构建“招商突击队+招商保障队”招商架构。成立4支招商突击队,打造“双招双引”的“一线作战部队”,由分管领导直接带队“作战”,顶格推进招商工作,每个突击队明确招商方向,从产业分析、政策研究、企业对接、项目推进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推进;组建招商保障队,综合部、产业服务部、规划建设部、财政审计部等四个部门全力服务保障招商工作,协助做好政策制定、项目服务、手续办理等方面工作,形成全力推进“双招双引”、聚力激活发展潜力的浓厚招商氛围。
三是高质量推进产业发展,加强产业链条完整性。围绕补链、延链、强链,打造完整产业链体系。健全数字智能科技产业链,引入创新奇智、本原微电子二期、盈智智慧物流、奇迹智慧等项目,逐渐健全数字智能科技产业链条。着力打造以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为主线的产业集群,以国奥源等原有行业龙头项目为基础,规划建设华即国际生命谷、生物医药产业园、喜鹊医药项目等主要载体,推进生物医药布局。建立完善音乐文化产业链条,用足用好音乐厅、大剧院、音乐博物馆等优质音乐基础设施配套,打造高水平招商的支撑点和着力点,引入虎视传媒中国总部项目,建立“一带一路”视频直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