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构建“一窗受理”模式,升级“便捷化”审批
一是再造事项审批流程,一流程实现多个事项。利用大数据分析,对办件量大、频次高的事项进行整合、归类,制作一件事(多个事项)清单,包含8大类17个子项,实现全区80%以上行政许可事项一件事办理,多套材料清单变一张材料清单,多个事项一次勘验。以开超市为例,过去需要重复采集信息、提交材料60多项,减少到9项;过去对应4个窗口、14个环节、4个流程,减少到1个窗口、3个环节、1个流程;审批时间从过去的25工作日左右减少至1-3个工作日,直接节省时间22-24天。
二是打造全科“微信政务”,一键生成全部材料。在微信端打造“市中好办事”服务平台,提供从选址到开业的“保姆式”服务,延伸“一窗受理”内涵,事前搭建闲置载体资源平台、建立7*24小时事前告知服务机制,事中提供双向邮寄服务,事后搭建银企对接平台。上线“全链条登记”,以“是、否”选择项为标准,在线填录相关信息,一键生成全部材料,一个流程办理。以开超市为例,过去要跑数趟,现在现场办理只需一趟,利用线上平台办理并选双向邮寄,一趟不跑。
三是线下分类智能引导,一窗受理实现高效审批。在全科“一窗受理”基础上,打造线下智能引导系统,通过优先级、功能区等设置,高效智能引导办事企业和群众到事项对应的“专科”窗口,有效解决排队时间长、办事效率不高等问题。同时,设置“问号”窗口,解决疑难问题,不仅将“一事跑多窗”变为“一窗办多事”,同时实现高效审批,从根本上解决“全科大夫”只全不精,有能力没效率的问题。
二、构建“一诺审批”模式,做足“精减简”文章
一是确立首批90项减免清单、19项承诺清单。从精减材料入手,本着能从内部途径获取的,不再要求企业提供,梳理确立首批90项不再由企业提供营业执照证明材料的事项清单,极大地缓解了企业办事繁。从精简证明事项入手,减少过去由办事企业和群众提供的证明事项,涉及多个领域近50个子项,涵盖全区近50%的高频事项,本着诚信推定、有源可查和风险可控的原则,确立首批19项事前承诺、先行办理的承诺清单,极大地提高了办事效率,减少了来回跑、反复跑的问题。
二是确立首批8项核验清单。从精简环节入手,改变过去受理—初审—勘验—审核—发证的办理环节,减去初审、勘验,从受理时承诺,直接到审核发证。按照与群众利益密切度及风险性,确立首批8项核验清单,并首创现场核查ABC分类法,分别采取A类取消现场核查、B类随机抽查和C类后置核查,现场书面承诺即发证,避免了企业和群众多跑腿。
三是制定诚信红线。加强审管联动,颁发证照后,针对承诺事项加强监管、分类处置,对主观故意或限期整改后复核仍未达到承诺条件的,依法撤销相关许可,对违反承诺失信行为进行曝光,并在信用中国(济南)等平台公示。同时,针对违反承诺责任人,特别是主观故意、利用告知承诺制度谋取不当利益的,一经查实,将录入虚假承诺人责任数据库,纳入不适用承诺制名单,增加其违法成本,让守信者无事不扰,让失信者时时不安。
三、构建“一站服务”模式,实现“点单式”需求
一是推出“有求必办”服务举措。针对企业和群众需求,实施全程帮代办服务,对特殊事项和跨层级办理事项制定帮代办工作机制,创建全市首家跨层级帮代办服务点,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服务,将服务延伸至更多层级,去年以来已直接提供帮代办服务1500余次,其中为10多家企业提供跨层级帮代办。
二是推出“就近马上办”服务举措。针对群众办事跑路远,将群众需求较多,业务流程简单、容易办理的事项,全面梳理委托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站就近办理,最大限度让群众家门口办成事。通过对17个街道办事处和195个社区工作人员进行全程网办业务培训,并结合就近办事项梳理,形成遍布全区的政务服务“神经元”,让群众享受到家门口“就近办”的便利。
三是推出“不见面办”服务举措。依托“市中好办事”微信平台实施“微信聊天办”服务,将掌上办、指尖办、聊天办应用到微信端,只需一部手机,在平台上选择“口述办照”“全程电子化登记”“全链条登记”任意一种方式,不见面即可完成事项办理。同时,实施“远程身份认证”服务,将过去需申请人或利害人本人到场确认改为远程视频认证,真正实现零跑腿办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