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名站技术导航!

济南市槐荫区驾好“四辆车”为营商环境“绿水青山”保驾护航

佚名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营商环境的“绿水青山”是招商引资的“金山银山”,济南市槐荫区真心实意为企业提供全程“保姆式”优质服务,打好10项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推动“最多跑一次”服务向“一次办成”目标转变,助推36个推动新旧动能转换项目集中落户,总投资达215亿元,不断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大力营造在槐荫区投资放心、兴业顺心、工作开心、生活舒心的良好营商环境。

  一、驾好“书记直通车”,打通服务企业的“快车道”

  实行三级联动机制,服务网络全覆盖。建立区、街道(部门)、村(社区)三级书记直通车工作机制,责任层层落实落地,工作抓实、抓细、抓到位,通过创新“书记抓、抓书记”工作机制,释放执行强度,激发干部热度,提升服务温度,形成全区服务企业一张网,让企业家创新创业更加踏实、放心、安心。一是形成重点工作推进直通车。采取“基层书记汇报、区领导点评、区委书记总评”的方式召开。营造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二是形成集中恳谈直通车。以三级书记面对面交流的方式,了解基层情况、听取公众意见、解决企业问题,打通阻碍企业发展的“痛点”“堵点”“难点”。三是形成现场办公直通车。以街道为主体建立问题收集机制,由区级领导召集相关部门现场办公、现场指导,建立台账,跟踪督查,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四是形成联系服务直通车。借助区党政班子成员包挂街道和区级领导包联五大主导产业、集中服务企业、到政务服务大厅带班等制度,倾听企业和基层呼声,了解社情民意,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五是形成接访直通车。通过定点接访、重点约访、专题接访、带案下访等方式,面对面倾听群众、企业的意见,解决合理诉求。通过启动“书记直通车”,使全区16个街道办事处、197个村(居)成为自带动力的车厢,共同发力,把“书记直通车”打造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牵引车”、汇集社情民意的“信息车”、推进重点工作的“指挥车”、服务企业发展的“幸福车”。

  二、驾好“小二服务车”,打造多维立体的“服务网”

  以新旧动能转换为契机,以服务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为抓手,深入企业现场指导,主动开展服务对接,以工作人员的“多跑腿”换来企业的“少跑路”,用为民服务、为企业尽心的实际行动,提供全方位“店小二”服务,打造多维立体的“服务网”。2018年槐荫区共有133个重点项目,总投资额达2623亿元,在项目数与投资总量上达到10年来新高峰。一是构建“网上咨询、网上核名、网上申报、网上审核、EMS邮寄”线上线下审批流程。紧紧围绕“只跑一次”、“企业少跑路、让数据多跑路”等要求,通过减少行政审批、降低准入门槛、提高服务效能等措施,大力促进槐荫新旧动能转换,激活创业创新活力,真正实现了企业注册登记“全程网办,只跑一次”,走在了全市前列。截至2017年底,槐荫区市场主体累计58242户,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9936户,分别同比增长18.59%和18.03%,在总量、增量上实现“双增长”。二是出台相关政策性文件,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出台《关于打造“十最”政务环境助推槐荫新旧动能转换的实施意见》、研究制定《关于落实市委市政府深化“一次办成”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把握宏观方向,为全区营商环境“提质增效”、“添砖加瓦”。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补齐短板,打造“放管服”槐荫版,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三是打造更多具有槐荫特色的示范亮点,加快破解深层次难题,谋划新举措、打造新亮点,努力跑出改革加速度。增量房税证联办“531”新模式一窗受理让群众得实惠,“马上就办+上门服务”使服务再提速,“上门服务有事我来办”让群众更满意,在部分“领跑”街道实现51项便民业务“我来办”。46个区直部门(单位)实现零跑腿207项、只跑一次323项、你不用跑我来跑50项,16个街道办事处实现零跑腿96项、只跑一次1620项、你不用跑我来跑12项。四是成立由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挂帅的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围绕打造“六个环境”和督查考核,设置7个工作组,在政务服务大厅区级领导带班制度。着手设立全区企业库,向企业进行行风政风评议,组织联合明察暗访组,发现的问题从严从快问责处理。对全区的服务窗口工作人员进行爱岗敬业培训,提升窗口服务水平。增设“优化营商环境”流动红旗,形成优化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

  三、驾好“人才牵引车”,完善推动发展的“助推器”

  人才,是企业和社会发展最核心的要素,槐荫区筑巢引凤,通过引进优秀人才,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一是充分发挥区编办用编进人“总开关”作用。建立联系议事制度,加强与组织、人社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对接,优化审批服务流程,搭建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二是举办提升“优化营商环境”能力人才政策培训会。推动各街道、相关职能部门在推进全区营商环境建设中练好“内功”,解读中央、省、市人才政策、2018年泉城“5150”引才倍增计划和泉城产业领军人才支持计划相关政策、申报流程。三是全面启动“鸿雁计划”,帮助企业招揽人才。重点锁定“四个中心”建设的关键领域,组织全区企事业单位,分6批赴北京大学等35所重点高校开展引才对接活动。参会单位共面谈人才310人,其中现场达成意向191人,其中硕士14人,本科177人,当场签约15人。四是全面畅通人才对接渠道。实地走访了宜家、百联奥特莱斯等重点企业,开展人力资源调查活动,完善人才信息库。组织开展人才对接专场招聘会10余场,提供各类人才岗位3.5万个。完善人才政策宣传平台,深入做好“点对点”服务。申报8家“院士专家基层服务工作站”,引进15名专家深入企业现场指导,解决技术难题50余项,重点服务项目获得资助2万元。五是开展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工作,共有符合高层次人才申报条件的222人进行了申报,其中169人审核通过。开设“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服务窗口”,打通人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四、驾好“企业交流车”,搭建沟通协调的“连心桥”

  加强相关政府部门与企业的沟通,深入了解企业现状,立足企业困境,解决企业难题,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完善“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一是举办槐荫区优化营商环境恳谈会。就槐荫区重点企业遇到的瓶颈、资本市场下一步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探讨交流。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引导企业充分利用政府搭建的交流平台,建立健全政府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机制。二是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加强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监管和中介服务收费监管,狠抓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增强企业获得感。三是主动让企业参与涉企政策性文件的编制,增强涉企文件的针对性与现实性,发挥激发经济活力的作用。做到思想、情感上与企业互通、直通,企有所求、及时作为,迅速发现、解决问题,最大限度降低实际成本、经济成本、办事成本。四是换位思考,主动站在企业的立场,找到最影响企业发展的症结,给予企业真正需要的帮助。变政府“端菜”为企业“点菜”,变企业“催着办”为干部“主动办”,提高企业代表的话语权与发言权,增加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信任,以真心真情共建政府与企业的“连心桥”。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