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京市六合区委编办聚焦主责主业,主动担当作为,牢牢把握党的政治机关、办事机构、参谋助手定位,坚持以《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为遵循,不断打磨精细化管理品牌,有效提升机构编制管理水平,全方位多维度服务保障地区高质量发展。
一、当好“管理员”,从“控量”到“提质”上实现精细化
立足政治机关站位,六合区委编办严格按照“严控总量、统筹使用、有增有减、动态平衡、保证重点、服务发展”的原则,坚持“扎紧篱笆守好门”,自觉管好用活机构编制这一重要执政资源。
一是做到全系统,底数清。坚持“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全面梳理实名制基础信息,建立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基本信息数据库,实施实名制电子化管理,形成“六库一系统”,即人员基本信息库、进编信息库、出编信息库、行政机构数据库、事业单位数据库、机构编制文件数据库和机构编制实名制系统,动态调整和监测机构运行、编制使用和人员配备情况,彻底改变以往依靠纸质台账“纸上留痕”的管理模式,及时有效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机构编制管理更加科学规范。
二是做到全口径,管理严。树立机构编制工作的权威性,严格落实机构编制管理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机构编制集中统一管理审批制度,切实抓牢机构编制“源头管控”。统一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口径,始终把牢机构设立关、编制核定关、人员进出关、用编计划关、职数预审关等“五大关口”,做到全扎口统筹管理,进一步提升“进、管、出”管理精准度。
三是做到全方位,评估准。强化编制就是法制意识,遵循《条例》规定,针对各部门各单位动议提出的机构编制事项诉求,从动议提出、材料论证、审议决定、组织实施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全面评估。重点在机构编制事项论证环节,总结提炼“633”工作口诀,在体制机制、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方面落实6个“是否”,在编制和领导职数方面落实3个“是否”,在具体操作中做到3项举措,摸现状、上门谈、综合评,确保机构编制管理“少偏差”“零误差”。
二、当好“服务员”,从“被动”到“主动”上实效精细化
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新使命,六合区委编办坚持围绕中央和省市区委部署要求,深入调研、主动思考、积极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瓶颈问题,平衡严“控”与保“需”间的矛盾,为区委、区委编委决策建言献策。
一是围绕体制机制抓统筹。主动作为、积极研判,勇于向改革要动力、要空间、要质效。结合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完成市场监管、文化旅游、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等领域执法队伍组建,整合归并15家事业单位,统筹使用执法队伍,进一步解决基层反映强烈的重复执法、多头执法等问题。结合事业单位改革,对规模较小、职能弱化、长期空编等事业单位精简优化。同时,设编制周转池,对长期空置、使用效益低的编制集中管理,有效提升资源效益,更好保障重点领域公益事业用编急需。
二是围绕形势任务抓落实。立足高质量发展需要,聚焦创新名城建设,将有限的机构编制资源向科技创新、招商引资、开发园区建设等领域倾斜,在编制总量内适当调剂编制。随着六合创新港发展,积极与高校对接,为新型研发机构在六合落户提供机构编制服务保障。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着力提升执法队伍综合实力。同时,研究出台《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管理办法(试行)》,规范编外人员管理,鼓励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将环卫门卫、保洁保安、维护维修等岗位实行服务外包,实现编制资源价值最优化。
三是围绕民生领域抓创新。围绕乡村振兴、营商环境、安全生产、教育医疗等涉及企业和群众生产生活的重点难点问题,着力破除体制机制瓶颈。在教育系统深化“区管校聘”改革,扩大教育系统事业编制使用自主权。落实公办幼儿园编制备案制管理,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人员总额,缓解师生比例过低的教学矛盾,促进全区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在卫健系统继续推进公立医院编制备案制管理,参考专业水平、类型特点、床位数、门诊量等情况对公立医院申请备案的人员控制总量进行核算。此外,在下达教育、卫健系统年度招聘计划的同时,一方面积极落实教育卫健农村订单定向培养计划,充实培育基层力量,另一方面加大专项事业编制保障,用于高素质、高层次、高技能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灵活统筹保民生。
三、当好“调度员”,从“单枪匹马”到“协同作战”上实现精细化
近年来,六合区委编办着力强化部门间密切合作,全面加强对各部门各单位机构编制资源使用效益的全方位管理,充分发挥机构编制在管理全流程的基础性作用。
一是源头管理有力度。系统分析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对机构编制方面碎片化的数据需求,加强协调配合,打通数据壁垒,建立完善的基础数据共享机制,确保财政供养人员基础数据精准详实,全面强化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的动态监管。营造机构编制工作良好外部环境,财政预算、公务用车等方面,通过机构编制来核定确定人头经费;人员流动方面,充分征求组织、人社、纪检监察等部门意见;行政事业年度用编计划方面,综合考虑单位空编、空岗、财政供养负担等因素,根据机关部门职能职责进行从严把关、科学下达。
二是日常管理有深度。重点领域改革、重要体制机制调整后,以半年、一年为时间节点,联合相关责任部门开展“回头看”,对改革后职能运行、编制配备、职数使用等涉及机构编制事项开展跟踪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事业单位监管方面,将机构编制管理情况纳入事业单位年度报告、信用等级评价以及“双随机、一公开”等内容,今年以来,根据省市统一要求,积极探索完善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以考促用,督促事业单位提升公益服务水平,也为调整优化事业单位机构职能、盘活现有编制资源提供决策依据。行政机关履职方面,将部门“三定”规定的执行情况纳入绩效考核内容,明确赋分权重,每季度对部门高质量履职情况进行跟踪,年终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进人计划、干部管理使用等方面进行挂钩,激励机关部门争先进位、创新实干。
三是监督管理有强度。继续以“三责联审”为抓手,有效整合组织、编办和审计等部门的监督合力,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履职行为的监督,在原先审核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使用的基础上,对现有机构编制资源是否得到科学有效合理使用进行评价,监督内容从机构编制执行的合法合规向机构编制配置使用的科学有效转变,进一步延伸机构编制责任审核工作的内涵。将机构编制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巡视巡察专项检查,去年以来共参与专项检查3次,抓好问题跟踪回访,形成《区委巡察选人用人工作专项检查有关共性问题举一反三立行立改的通知》,督促被巡察单位限期整改。同时,在监督检查过程中,注重将各部门各单位在机构编制管理中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固定下来,面上宣传推广,切实维护机构编制纪律的严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