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广东省江门市委编办按照“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和“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标要求,紧密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创新“党支部示范导学”“党小组轮流领学”“党员个人自学”的“三学”模式,用好“专题学堂”“掌上学堂”“红色学堂”“实践学堂”的“四维学堂”,以更具参与感、互动性的学习形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在机构编制系统党员干部中“燃”起来。
用好“专题学堂”,把“红色理论”装在脑里。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日常学习融为一体,用好用活“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理论学习中心组、“编干编讲”等“专题学堂”,坚持支委会专题研讨、党小组每月安排党员干部轮流上讲台专题领学、党员个人坚持专题自学谈体会写感悟,切实把红色理论装在脑里,推动党史学习教育红色理论学习形成常态长效。目前,累计召开支委会学习6次,理论中心组学习11次,支部书记带头讲党课2次,班子成员讲专题党课11次,结合主题党日开展学习活动12次,党小组集中学习24次,党员平均每人撰写心得体会3篇,党员干部平均每人每天自学时间不少于半小时。组织青年干部专题学习交流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开展“恰是百年风华正茂”征文比赛,邀请市委宣讲团成员讲授党史专题党课,实现学习成效入脑入心。
用好“掌上学堂”,让“红色经典”常伴身边。在办内网站开设“党史学习教育专栏”,定期在办内微信公众号上刊载《百年红途 邑路奋进》五邑红色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专题》、《五邑红 五邑魂》等系列宣传,累计发布信息100余篇。同时充分利用学习强国APP、江门干部教育培训学院等新媒体技术打造“掌上学堂”,开展党史天天读、党史天天学等活动。开展“粤学党史 粤爱党—打卡广东红”、江门“云上红色展馆”线上线下打卡活动”,累计线上打卡600余次,让党史学习教育伴在身边、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通过“掌上学堂”传播红色经典、传承红色精神,进一步增强了学史实效性、自觉性,营造浓厚学史氛围,“掌上学堂”在机构编制系统党员干部中掀起了学习党史的热潮。
用好“红色学堂”,把“红色记忆”烙在心间。充分利用本地的红色教育资源,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周文雍陈铁军烈士陵园、“侨心向党 同心圆梦—五邑华侨华人与中国共产党”等教育基地开展现场教学、情景教学,追忆先辈足迹,传承红色基因,把红色记忆烙在党员干部心间。到纪念周恩来总理视察新会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温入党誓词,聆听《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传统革命精神》专题党课,深切缅怀周恩来总理的丰功伟绩,感悟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与赤子情怀。组织党员干部、青年团员开展“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纪念“五四”红色教育培训活动,开展“唱红歌 学党史”“看电影 学党史”等主题活动,观看艺术党课《党的女儿》和话剧《赤胆忠心龚昌荣》等,引导党员干部弘扬红色精神,汲取奋进力量。开展“永远跟党走,把党的关爱送到退役军人心中”主题活动,通过军转干部回顾党和军队成长历程、分享感受体会,让党员干部在感人事迹中接受精神洗礼,赓续红色血脉,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用好“实践学堂”,把“红色担当”扛在肩上。把学习党史同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持续用好“实践”这所大学堂,促进党史学习教育与机构编制工作同向发力、同频共振,真正把“红色担当”扛在肩上。制定市委编办《“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清单》,主动对接教育、卫生、文化、医疗保障等工作,深入实地开展考察研讨活动21次,梳理形成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好事实事项目16项,现已解决机构编制工作热点难点堵点问题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1项,其余5项正加快推进、稳步落实,确保10月底前高标准完成清单任务。全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优化调整乡村振兴机构设置,完成市县两级乡村振兴局挂牌工作,创新机构编制向基层倾斜、执法力量向基层下沉,指导新会区深入推进派驻镇街机构属地管理改革试点工作,为我市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新的力量支撑和制度保障。认领贫困家庭助残助医项目,扶持3户家庭增加收入、帮助4名困难学生解决上学费用等,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彰显党史学习教育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