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昆都仑区委编办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对机构重构“化学反应”的认知,树立问题导向,推进机构编制法定化,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转高效的机构职能体系,推进党的执政资源优化配置、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持续深化机构改革,不断催化机构改革产生“化学反应”。
一、运用五大思维确保党政机构改革工作落细落稳
昆都仑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策部署,运用战略、创新、辩证、法治和底线五大思维,从权责关系梳理到机构优化设置,从集中办公挂牌到“三定”规定印发,从编制职数测算到涉改人员转隶,高标准高质量推动机构改革工作落细落稳,构建起了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机构职能体系。
(一)运用战略思维,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从战略全局出发,在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上,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新组建优化设置了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等7个工作委员会和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等3个领导小组,作为区委议事协调机构。区委宣传部统一管理新闻出版、电影工作,区委统战部统一领导民族工作、管理宗教和侨务工作,党委领导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强化,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进一步提升区委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保落实的能力,确保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二)运用创新思维,科学设置职能机构
对标机构改革要求,在主要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与市级保持基本对应的同时,进一步全面梳理各部门职能职责,核实核准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情况,特别是结合中心城区实际,全面分析论证全区统筹推进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积极探索具有昆区特色的机构设置。
(三)运用辩证思维,健全完善治理体系
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把深化机构改革同职能转变、理顺职责关系相衔接,原则上一类事项由一个部门统筹、一件事情由一个部门负责,形成协同高效的治理体系。对区发改委、农牧局、审计局等部门的职责进行大幅调整优化,注重强化内部职责和业务整合,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反应”,确保上下打得通,左右衔接得好。对确需多个部门共同承担的职责,建立协调配合机制,明确牵头部门,分清主办、协办关系,避免政出多门、责任不明,同时强化了部门内部职责和业务整合,政府行政效能得到全面提高,不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运用法治思维,有力约束机构编制
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相促进原则,严格遵守机构编制法规,全面提升机构编制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水平。科学制定、严格执行“三定”规定,坚持内设机构数量与部门行政编制总量挂钩,加大内设机构和职责整合力度,清理政府部门议事协调机构和内设机构,部门组织架构和行政效能更加精简高效。对机构整合组建的部门和职能弱化单位,收回部分编制,重点用于保障新组建部门和民生领域用编,有效提升了机构编制资源使用效益。
(五)运用底线思维,积极回应群众关切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摆到突出位置,着力破解社会工作中的“难点”“堵点”。将有限的编制资源聚焦到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的民生工作,在医疗保障、退役军人服务、政务服务等领域组建新机构,强化优化新职能,夯实基层基础工作,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时,把部门“三定”规定,同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清理和规范各类行政许可、资质资格、中介服务等管理事项,最大限度减少了政府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全面落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权责清单的要求,以清单管理推动减权、规范用权,切实减少对微观事务的管理,进一步厘清了政府、市场、社会关系,助推政府职能的转变,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保障。
二、持续深化镇和街道改革,构建简约高效基层管理体制
昆都仑区委编办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党建引领、优化组织架构、下沉资源力量、强化服务保障,从体制机制上破解基层痛点、堵点,从根本上为基层减负、赋权,不断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一)强化党建引领作用
党建引领是基层治理的源动力,也是整合力量的中枢。昆都仑区以深化乡镇和街道改革为契机,着眼构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以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为重点,把党建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
坚持把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深化基层治理的切入点,积极探索实践了“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提质增效工程”,发挥党组织凝聚资源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着力构建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组织积极协同、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将党的组织脉络向下延伸联结起410个辖区单位党组织,建立了由包头义工、蓝天救援队、退役军人志愿队、红色头雁志愿队等为主体的应急响应志愿服务队。目前,全区共组建了331个“志愿服务团队”下沉到网格,提供志愿服务1260次,服务居民107630人次,解决辖区党建、民生、城市管理等热点难点问题557个,实现了城市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两网”深度融合 ,进一步完善了党员服务联系群众机制,全面提升党组织的组织力和基层治理能力。
(二)优化基层组织架构
乡镇和街道改革不仅是撤销、合并或新设机构,更是适应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的创制型、综合性改革。昆都仑区着力强化乡镇和街道党(工)委领导作用,统筹优化、综合设置乡镇和街道党政机构、事业单位,形成资源配置合理、权责清晰顺畅、管理扁平高效的简约精干的基层组织架构。
一是在整合基层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职责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乡镇和街道党政综合(便民)服务机构与服务平台建设,统一设置党群服务中心(挂便民服务中心、退役军人服务站、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牌子),建设便民服务中心和便民服务代办点,并将基层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纳入党群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实现“一站式服务”“一门式办理”。二是在卜尔汉图镇、昆河镇和昆北街道整合现有的资源,分别设置综合行政执法局,负责统筹辖区内派驻和基层执法力量实行联合执法,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三是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确定相关部门主办、协办关系,明确有关工作由牵头部门启动、相关部门支持配合的具体运行方式。坚持“一类事项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原则,打通原有割裂的、分散的、容易造成推诿扯皮的环节和流程,实现行政效能大幅提升,建立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数字化管理机制, 以“减负增效”推进基层履职尽责和服务水平。
(三)整合下沉力量资源
针对乡镇和街道存在的权责边界不清、权责不对等、部门不协同等问题,昆都仑区通过深化治理改革,坚持重心下移、事权下放、力量下沉,进一步向基层放权赋能,制定赋权清单,推动更多社会资源、管理权限和民生服务下放到基层,人力物力财力投放到基层。
一是科学合理推进审批服务执法权限向基层下沉。结合镇和街道承接能力等实际,认真落实自治区赋予乡镇和街道的多项行政权力事项清单,核定赋权事项,制定权责清单。同时,明确工作标准和流程,健全权力监督机制,确保赋权接得住、用得好。二是区政府制定印发了《昆都仑区镇和街道职责准入制度(试行)》,进一步厘清区政府及其部门与街道的职责关系,严格按照清单履职尽责。三是统筹使用编制资源。创新镇和街道编制管理,逐步推动编制资源向街镇倾斜。实行编制分类管理、动态调整和人员统筹使用。四是加强执法培训,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效能。五是加大镇和街道用人自主权。根据镇和街道的人才需求,合理设置公务员招录和事业单位招聘条件,加大从优秀社区工作者和“三支一扶”等6类基层服务项目人员中招录、招聘力度。
(四)全面提升服务质量
乡镇和街道作为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昆都仑区加强乡镇和街道审批服务体系建设,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聚焦满足基层治理需求,抓网格化精细治理,把营商环境理念延伸到基层。
一是深化乡镇和街道网格化服务管理,建立健全区、镇(街道)、嘎查村(社区)三级基层综合网格化治理体系,将上级部门在基层设置的多个网格整合为一个综合网格,依据居住户450户的标准,以社区为单元,按照就近便利的原则,全区15个街镇的78个社区共划分791个网格,统筹网格内党的建设、社会保障、综合治理、应急管理、社会救助等工作,实现“多网合一”。二是将党支部或党小组建在网格上,配强党支部书记或党小组组长,选派街镇党(工)委班子副职或骨干力量中选派一名干部担任社区第一书记,目前共选派39人,合理确定网格监管任务和事项,科学配置网格员力量,实现定人、定岗、定责,合理确定网格员劳动报酬和工作补贴。三是加强一体化的信息系统和综合指挥平台建设,依托“智慧·昆都仑”项目,强化信息共享和技术支撑,将网格内居民、商铺、企事业单位等的基本信息录入到基础信息数据库,形成“综合执法+联动执法+专业执法”多形态执法机制。
自今年推开社区网格化治理以来,39个试点社区共解决化解私搭乱建、噪音扰民、环境卫生、安全隐患、物业管理等群众关心、关切的各类问题矛盾3161件,切实用小网格撬动大治理。同时,通过聚合多元力量参与社区共治共享模式、大数据分析调度等方式,形成了问题发现、上报、转办、处置、反馈、评价闭环链条,促进了基层公共事务高效规范解决,使网格化管理做在“细”,贵在“快”,落脚在“服务”等理念得以充分体现,切实增强了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