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山东烟台莱阳市委编办按照优化、协同、高效的原则,扎实做好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着力推动机构改革由“物理变化”向“化学变化”转化,不断提升县域治理能力和水平。
一、减存量、提质量,突出“党的领导”规范议事协调机构
强化党委决策议事协调机构职能作用,是健全党的领导制度,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的重要手段。今年以来,立足自身实际,从理顺体制、清理规范、完善监管三个方面着手,进一步强化了党对议事协调机构的领导。
一是以“党的领导”为统领,逐步理顺管理体制。明确党委重大事项决定权,调整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优化营商环境等议事协调机构管理体制,强化党委对全面深化改革、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卫生安全、经济稳定发展等重点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开展议事协调机构清理规范工作,从议事协调机构设立、调整、监督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凡确因工作需要设立议事协调机构、变更名称或主要负责人、撤销的,一律报市委批准。
二是以“总量控制”为抓手,提升清理规范成效。按照“符合实际、科学合理、提高效能”的思路,坚持严控总量与动态调整相结合,有序推进议事协调机构“撤、并、转”工作。对确属工作需要、现仍发挥作用的予以保留,对工作职责相同、相近或相互交叉、涵盖的予以合并,对工作任务已完成或接近完成的、长期不开展工作或作用发挥不明显的不再保留。调整规范后,共撤销议事协调机构41个。
三是以“严肃纪律”为保障,完善监管长效机制。严格准入机制,以此次清理规范后的数量为基准,实行清单管理、总量控制、动态调整,坚决防止反弹回潮。建立常态化管理机制,实行议事协调机构运行定期检查和年度报告制度,及时掌握议事协调机构运行情况,对长期不开展工作或组织协调作用不明显的,一律予以撤销。建立定期督查制度,对未能履行工作职责、改变职责任务或超越规定职责开展工作等情形的,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的,依照《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有关规定,向本级党委提出问责建议,坚决予以纠正。
二、破藩篱、补短板,用好“关键一招”推动重点领域改革
针对抗击疫情、洪涝灾害中暴露的问题,按照中央“六稳六保”工作部署要求,统筹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攻坚,加快补齐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应急物资保障、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短板,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加快形成“双循环”新格局。
一是加快推进公共卫生体制改革,着力提升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水平。健全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成立市委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集中办公、实体化运行,具体承担全市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工作。调整优化市卫生健康局、市疾控中心职能配置和机构设置,突出传染病防治等专业科室设置,强化中医药传承与发展职责。为市疾控中心调整事业编制,通过专业招考、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方式,为重大疾病防控、传染病防治配齐配强专业人才力量。
二是稳步推进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切实提高重大风险防控能力。重新梳理应急物资保障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初步确定发展改革局“组织实施救灾物资收储、轮换、日常管理”,应急管理局“提出救灾物资的储备需求和动用决策”,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指导护林防火设施建设”,水务局“指导全市防汛抗旱物资储备与管理”,卫生健康局“指导全市卫生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推动形成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的应急管理新格局。完善物资管理调配机制,开展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以粮食和物资储备中心为基点筹建救灾物资储备库,由应急、发改、水务等部门联合制定应急物资储备规划,完善抢险救灾物资采购的部门联动机制,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提供充足物资保障。
三是扎实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体制改革,有效激发市场发展活力。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加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务局牌子,明确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指导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等职责,优化调整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发展、创新创业指导、融资促进等科室设置,调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人员编制,为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服务环境。
三、明权责、聚合力,实施“流程革命”促进部门履职尽责
流程再造是制度创新的根本举措。为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服务型政府,坚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开展流程再造攻坚行动,切实推动简政放权。
一是梳理职责任务清单,促使部门内部运转更加协调、高效。针对机构改革后部门职责任务不具体、内部运转不通畅等问题,组织全市38个部门编制内设机构职责任务清单,将部门职能任务“颗粒化”,细化分解到科室、岗位,定岗定权定责,制定办事流程图和工作规范,切实提升工作效能。以“减无可减”为目标导向,大力压减各部门办事环节和时限,涉企服务原则上不超过3个环节,办理时限不超过1个工作日。
二是公布职责边界清单,推进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聚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止未成年人溺水等民生热点事项,以及行政审批服务、卫生健康等重点领域,依据部门“三定”规定和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对部门间职责交叉情况进行充分论证,在42个部门达成一致意见基础上,公布职责边界事项220项,职责任务627条,进一步厘清了职责边界。建立边界事项协调配合机制,规范清单执行流程,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处理清单运行过程中热点难点问题,推动清单运行高效、部门履职到位。
三是聚焦重点工作实施流程再造,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以流程再造改革为突破口,出台减证便民、涉企审批、为民服务、城市管理、项目落地建设、机关工作等7个领域的流程再造实施意见,对企业开办、项目立项审批、民生服务事项、政务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操作流程、时限要求、责任单位,重新简化明确,精心打造极简、高效的政务生态。
四、建清单、搭平台,规范“属地管理”完善基层治理体系
规范“属地管理”是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基层治理改革的重要实践。在推进过程中,注重创新工作思路,以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为主线,在清单动态调整、平台应用升级、建立联动机制三个方面持续聚焦用力。
一是实行清单动态调整。会同组织部门梳理编制党建业务清单,经审核论证后,新增党建事项12项,对纳入清单中的党建工作逐项明确主次责任及实施依据,实现了党建业务与规范“属地管理”工作的同频共振。按照方便管理、便于办事的原则,梳理公共卫生、社区管理、市场监管等领域由市镇共同承担、层级间职责不清事项74项,调整后全市共有“属地管理”事项151项,为理清县乡两级职责边界、推动基层担当作为提供了依据。
二是推进“乡呼县应”应用平台升级。投资30余万元开发建设“乡呼县应”新系统,开通微信公众号和移动APP,满足操作终端微型化和即时处置信息的工作需求。对呼叫事项按紧急程度用红(特急)、黄(紧急)、绿(普通)三色标注分类处理,每类事项严格限定办结时限。优化系统操作界面,镇街呼叫员点选即可生成呼叫工单,平台操作员勾选部门后一键转办工单,部门办事员办结后一键反馈处置结果。截至7月底,已处置各类呼叫事项62起,事项办结满意率达100%。
三是建立跨系统衔接联动机制。制定《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城乡社区网络化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把网格“办小事、报大事”与部门“解难事、办实事”相结合,以规范事项办理流程和统一数据子集为突破口,将综治系统与乡呼县应平台中相同事项的处置流程进行统一规范,消除数据壁垒,实现基础信息子集共建共享。借助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接地气、覆盖广的优势,由网格员负责搜集、报送相关问题事项,对属地管理事项通过“乡呼县应”平台协调职能部门处置,对基层社会矛盾的事项交由综治平台协调处理,实现了跨系统事项的快速联动处置。截至7月底,全市106名基础网格管理员发现上报各类问题线索12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