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机构编制法定化工作要求,重庆市潼南区采取“六三工作法”,将“学习—宣传—运用(建机制、理流程、抓环节)—监督”工作点线连通、条块结合,认真抓好《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下称《条例》)学习贯彻,促进《条例》落实落地落细,不断提升全区机构编制法定化管理水平。
一、以《条例》精神为指导,建立“三学机制”,提升法定化管理水平。一是深入学习领会,区级领导干部“带头”学。在区委常委会专题对《条例》8章33条进行全文学习传达,提出贯彻意见,并列入区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内容,确保《条例》贯彻到位。二是聚焦使命任务,机构编制部门“融入”学。区委编办专题对《条例》内容开展集中学习,干部职工全文学习5次以上,认真对照岗位职责,提出贯彻意见,撰写心得体会,确保学习入脑入心。三是加强贯彻落实,各级党委党组“全面”学。召开区委中心组学习(扩大)会,就《条例》内容专题辅导报告;将《条例》列入各单位中心组学习内容;召开机构编制工作会向组织人事干部进行《条例》宣讲,不断提高各级各部门运用《条例》做好机构编制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以《条例》内容为重点,用好“三个载体”,加强法定化宣传教育。一是将《条例》列上课程,提高干部执行力。以主体班为载体,将《条例》作为全区干部主体班学习重要内容,提升青年干部机构编制法定化意识。二是将《条例》刊上报纸,提高公众知晓率。以报刊为载体,在潼南报上对《条例》进行宣传,提高社会公众对《条例》的知晓率。三是将《条例》搬上舞台,增加内容鲜活度。以文化节目为载体,创作小品《金编聚人才》,将《条例》内容融入作品内容,帮助干部群众更好地理解《条例》内容。
三、以法定程序为依据,规范“三项机制”,完善法定化管理机制。一是对标对表,完善编委会工作规则。明确机构设置、职责任务、审批权限、工作程序、会议制度、其他事项等6项内容,规范编委会工作管理。二是压实责任,完善编办工作细则。明确机构性质、主要职责、会议制度和其他事项等4项内容,细化编办工作流程管理。三是结合实际,制定年度工作要点。根据日常管理任务和年度目标任务相关内容,细化各项任务指标,并做好每季度预安排,有序推进各项目标任务。
四、以法定规定为基础,优化“三项管理”,增强法定化保障能力。一是完善编制周转制度,发挥编制最大效益。进一步加强编制周转管理,对《潼南区“蓄水周转池”编制使用原则》进行修订完善,细化统筹编制回收机制,保障编制周转有序。二是规范业务工作流程,提升依法履职能力。结合各科室岗位职责,重新梳理完善编制调整、编制启用、机构调整等各项工作办理流程,规范业务工作程序管理。三是优化用编机制,提高综合保障效率。根据工作实际,优化完善“系统内备案”和“系统外审批”的教育、卫生系统编制管理使用机制,提高编制调整使用工作效率。
五、以议事程序为重点,规范“三个环节”,压实各级工作责任。一是规范动议环节,落实“党管机构编制”原则。要求各部门单位党委(党组)动议机构编制事项,要召开党委(党组)会,并形成党委(党组)会议记录,以党委(党组)名义向编委、编办行文。二是规范论证环节,落实“严控总量、统筹使用”要求。落实“十个应当”规定,要求各部门在研究机构编制事宜时,要充分论证必要性、合理性、可行性,加大内部规范和统筹管理,确保不出现超编超配等情况。三是规范审议决定环节,实现“机构编制资源”合理利用。严格按照机构编制权限和程序开展审核审批工作,坚持做好“五个是否”情况审议,加大全区统筹力度,合理分配和利用机构编制资源,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
六、以监督问责为方式,做好“三个结合”,保障《条例》有效贯彻落实。一是结合日常工作,检查《条例》贯彻情况。在编委会通报和审议有关事项时,邀请区委常委列席,提升编委决策科学性和民主性,保障《条例》得到有效贯彻。在法人公示信息抽查中,检查各单位《条例》贯彻情况和履职情况,推动《条例》落实落细。二是结合改革工作,督察《条例》贯彻情况。扎实开展“三定”执行情况“回头看”,在工作中督察各单位《条例》贯彻情况,并按程序做好林业、公安、住建等单位机构和职能调整完善。三是结合巡察工作,巡察《条例》贯彻情况。将《条例》贯彻落实情况纳入全区日常巡察工作,抽调编办工作人员参与全区巡察,负责机构编制相关工作巡察事宜,提升机构编制工作严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