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委编办紧紧围绕“编制资源服务好社会发展大局”,在锚定教育发展航向、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创新监督考核体系上精准发力,通过强化资源下沉、动态调控、个性考核,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助力“教育兴县”战略和“教育提质”工程,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县人民。
一、“靶向式”锚定教育发展航向,弱城乡差距,强资源下沉。一是关口前移,编制资源下沉。建立教师编制“周转池”制度,实现教师资源全县范围灵活周转使用,为招考急需优秀师资提供用编保障。通过精简压缩、事业单位撤并等方式收回的事业编制,优先保障新设基层中小学机构编制需要,通过编制资源下沉,持续提升基层教学能力,缩短城乡差距。二是智慧办学,教育资源下沉。一方面,推行联盟办学打造优质教育共同体。按照“名校带新校、带薄弱学校、带乡村学校”的发展理念,探索出以“县直学校为龙头,镇级学校为枢纽,村级教学点为基础”的城乡集团化联盟办学,实行管理互融、师资互派、教学互通、学生互动的运行模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另一方面,构建智慧校园助推现代教育快发展。通过实施“宽带网络校校通”提升工程,实现无线校园全覆盖,开设名师空中课堂、数字化智慧课堂直播间,大力培育智慧名师,着力提升“互联网+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三是靶向引才,师资力量下沉。一方面,优先保障教育系统年度用编需求,专门用于高层次人才引进和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另一方面,积极落实公费师范生“定向培养”和三支一扶“支教”政策。通过优先利用空编接收等办法,保障符合就业条件的公费师范生和三支一扶大学生有编有岗,全部充实到农村中小学,进一步配强配足基层学校教师力量。
二、“矩阵式”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弱资源固化,强动态调控。一是充分调研,数据说话。通过“社会满意度测评”“四不两直”等形式开展一系列调查调研,全面摸清教师编制人员底数,根据县城义务教育布局规划和城乡学生数的变化,对全县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进行重新调整;严控非教学人员编制总量,重点向一线教学倾斜。二是结合实际,动态调整。每年10月份教育部门在核定的编制总量内,根据学校布局、生源变化、教师结构和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对编制进行统筹分配,在做好集中统一调整的同时,适时动态调整个别学校教师编制,积极引导教师向缺编的边远农村中小学流动,实现师资配置的最优化。三是教师轮岗,柔性流动。完善落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交流轮岗制度,让轮岗教师到新建学校、薄弱学校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实现教育的和谐共振。
三、“特色式”创新监督考核体系,弱共性指标,强个性考核。一是突出强化考核结果运用。由教育主管部门自行组建专业考核委员会,以全县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实施方案考核内容指标为基础,紧密结合自身行业实际,科学设计考核内容,健全考核指标,制定评分标准,明确分值权重。重点考核学校入学率、升学率、教师教学能力、学校成绩改善和社会满意度等核心指标。通过把事业单位考核结果运用列入教育系统内部考核方案中,发挥考核导向和激励作用,科学运用考核结果,提升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实效性。二是突出强化教师个性考核。以县直高中为试点,深入推进“县管校聘”改革,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强化教师工作课时量、科学研究工作量、个人专业水平提升和工作突出实绩在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和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权重,倒逼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三是突出强化监督定向考核。针对教育系统内部管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坚持实地检查和资料审查相结合,突出重点考核,侧重查看学校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与机构名称是否一致及原证书是否注销,在校在岗教师与机构编制实名制系统人员是否对应一致,是否存在超编或富余教师过多,是否存在不任课“吃空饷”等现象。对未执行到位或违纪违规的机构编制事项,及时进行归纳监测,督促整改到位,切实保障教育各学校依法履职、规范运行、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