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除制约乡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四川省绵阳市委编办以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为契机,通过理顺职能职责、强化资源保障、赋权增能,推动形成了权责清晰、上下贯通、运转高效的农村基层治理新格局。
一、聚焦主责主业,明晰职能定位。以转变乡镇职能为核心,强化乡镇党委领导核心作用,推动乡镇聚焦主责主业,集中精力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围绕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民生保障、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与乡镇发展密切相关的领域,进一步细化乡镇党委政府职能职责,把乡镇工作重心聚焦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和营造良好环境上来,推动乡镇职能由“管理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
二、强化资源保障,夯实履职基础。依托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整合基层机构和人员力量,精简了组织架构,提升了乡镇基层治理的承载能力。一是夯基垒台,优化机构设置。在乡镇机构限额内,围绕基层工作重点,实行“6+X”设置模式,即在统一设置6个机构的基础上,由县(市、区)根据乡镇(街道)职能定位、产业布局等实际,因地制宜统一明确X的设置。二是盘活资源,创新编制管理。推动编制资源向基层一线倾斜,鼓励县(市、区)从上往下跨层级调剂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同时,推行岗编适度分离机制,进一步推动干部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基层实际可调配力量得到大幅度增强,最大限度提升了编制使用效益,为助力基层治理工作汇聚了人才。
三、着力赋权增能,优化便民服务。“按照权责一致、依法下放、能放即放”的原则,将基层管理迫切需要且能够有效承接的审批服务执法等权限,依法赋予乡镇政府实行属地管理。同时推动管理、服务、人员下沉,确保镇街有权力、有能力、有人力服务好基层群众。一是“审批服务一窗口”。聚焦群众办事难、多头跑、反复跑的问题,以便民服务中心(站)为依托,将社保、民政、卫健等与群众密切相关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按照“应进必进”的原则纳入综合便民服务平台,实现“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二是“综合执法一队伍”。通过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下沉执法力量,由乡镇统筹指挥调度,进一步强化乡镇综合行政执法统筹能力,有效解决重复执法和多层执法问题,优化了营商环境。三是下沉管理服务力量。推进农业、水务、文化、广播、人社等部门派驻乡镇机构的人员编制下沉,同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强化乡镇对部门派出(驻)人员的日常管理和考核评价权,保障基层工作力量和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