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南省濮阳市积极应对城乡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在严格控编减编的前提下,统筹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积极探索盘活用好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的方法与途径,优先保障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充分发挥机构编制资源效益,有力助推全市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一是统一编制标准,促进资源均衡。按照中央和省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联合教育、财政、人社等部门印发《关于统一全市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实施意见》,统一全市城乡中小学核编标准,规范内设机构设置和领导职数设置,有效化解了城乡教育资源不平衡、“大班额”等突出问题。
二是核定附加编制,满足实际需求。在广泛深入调研、充分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统筹考虑规模较小的教学点、农村边远地区学校、中小学寄宿制学校、新建扩建学校、女职工生育、教师脱产进修等农村及城市学校需倾斜的因素,在统一核编标准的基础上为农村和城区学校增加5%和2%附加编制,解决教学点薄弱、师资短缺等实际困难和问题,以保障基础教育发展需要和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三是收回工勤空编,加强教师力量。转变服务方式,逐步压缩非教学人员编制,根据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编制管理办法,明确工勤人员“只出不进”,采取“人减编减、减一收一”的办法及时收回中小学校工勤编制,作为中小学预留编制,根据新建、扩建学校和其他实际需要,在市城区中小学范围内统筹使用。
四是加强市域调剂,优化编制结构。根据近几年在校生人数县减市增的情况,针对市城区学校教职工编制总量紧张、多数县及油田前线学校教职工编制总量富余的实际,全面加强市级统筹,在总量内做好市、县(区)教职工编制的跨层级动态调整工作。对于教职工编制数额超出需求的县,根据空编和自然减员情况,逐步向教职工编制数额不足的市城区学校调整。同时,坚持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要求各县结合县城、乡镇学校之间教职工编制需求差异情况做好动态调整。
五是探索动态调配,补充教师编制。立足全市教职工编制总量偏少、个别县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不足的实际,按照严控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增减平衡的要求,坚持“瘦身”与“健身”相结合,根据学校布局结构调整、不同学段学生规模变化等情况进行动态调整。选取范县为试点,在全省开展压缩一定数量一般事业编制用于补充教职工编制的有益探索,根据该县一般事业编制空编情况,先期拿出空编作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分配到各中小学校,用于补充教学人员,进一步加大了教职工编制底数,极大缓解教师编制缺编情况,促进教师资源均衡优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