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聚焦发展所需、基层所盼、群众所想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坚持对外亮权责、对内明职责、对下晰界线,以部门权责清单为基础,着力构建具有当地特色的行政协助清单、机关办事清单、属地管理清单体系,助推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一、建立协同高效的行政协助清单,进一步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聚焦部门间职责交叉、推诿扯皮、效率不高等问题,从机制、模式、渠道三个方向创新,有效破解跨部门协助体制机制障碍,打造优化协同高效的政府治理体系。一是创新机制,打破部门藩篱。厦门市积极探索,创新建立行政协助机制,出台《行政协助管理办法》,明确行政协助办理形式、管理方式、责任承担、监督检查等内容。同时,配套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建立行政协助清单管理、动态调整、协调联络和督查考评四项制度,推动各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构建了制度完备、科学规范、运作高效的行政协助管理体系,有效加强和规范各部门行政协助行为。目前,厦门市行政协助机制横向上覆盖市直各部门、省部署驻厦单位以及部分承担行政职能的党委部门,纵向上实现市、区、镇(街)三级联动,打破了行政层级间、部门间的藩篱,推进了整体政府建设,真正实现了部门间的职能融合,将制度创新转化为治理优势。如在查处城市违法建设过程中,市执法局通过行政协助机制,有效缩短案件调查取证的时间,加快案件查处的办结速度,提升城市管理的效率。二是创新模式,打破工作定势。在行政协助工作中创造性引入清单管理理念,建立行政协助清单管理制度,用清单形式明确协助部门、协助内容以及协助时限,先后梳理编制了三批行政协助事项清单,共计203项协助事项。同时,依托厦门市权责清单系统,统一公布协助清单并实行动态管理,推进部门按“单”执行,编办按“单”考核、按“单”监督,打破以往部门“单打独斗”的工作定势,实现“1+1>2”。如通过协助机制推动工作方法创新,简化中高考考生资格认定手续,由台办、民政局、残联、公安局等部门主动协助教育部门核实考生相关信息,将原先的“群众跑腿”变为“部门跑腿”,既精简了办事流程,又提升了行政效率,大大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三是创新平台,打破数据壁垒。以机制创新和清单管理倒逼部门进一步畅通渠道、开放共享,特别是推动部门信息数据的整合利用,打造全市统一的政务信息共享协同平台,汇聚70个部门9.57亿条数据,搭建了跨部门、跨层级的信息共享、数据同步、业务协同信息通道,为跨部门共享协同业务提供有力支撑,大大提升政府的行政效能。以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为例,通过多部门的信息协助,接入公安、人社、国土房产、税务、证券、医保等部门33类信息,实现社会救助相关数据自动比对、精准核查,将核查时间由原先的7天压缩至4天,提速42%。
二、建立规范实用的机关办事清单,进一步提升机关服务水平
聚焦机关部门间办事多次跑、多头跑、时间长、环节多等问题,将“最多跑一次”改革向机关内部延伸,全面梳理部门间办事事项,优化办事流程,提升机关效能,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一是聚焦堵点,推进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改革。从制度创新入手,印发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改革实施意见,将市、区两级政府部门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纳入改革范围。注重改革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围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攻坚等重点任务,科学设计改革的实施路径,谋划提出梳理办事事项、优化办事流程、推进数据共享以及区级同步实施等“路线图”,切实打通制约机关内部办事的“中梗阻”问题。二是聚焦难点,推进机关内部办事清单化。按照“应梳尽梳、不留死角”的原则,部署全市41家市直机关依法依规梳理机关部门间办事事项。各部门凡是为其他部门提供的审批、核准、备案、答复等的均列入梳理范围,确保事项“无遗漏”。规范部门间办事事项目录,统一事项名称、适用依据、申请材料、办事途径、办理时限、能否实现“最多跑一次”等要素,做到内容精准、简洁明了。经过梳理,形成了《厦门市市直机关部门间办事事项目录清单》,涉及25家市直部门145项部门间办事事项。三是聚焦热点,推进机关内部办事标准化。从机关内部办事最多、反映最强烈的事项入手,通过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间等方式,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编制标准规范的部门间办事指南,为部门间办事提供清晰指引。按照“五个一律”要求精简部门间办事材料,即没有依据的一律取消、能由本部门出具的一律取消、能通过现有材料证明的一律取消、能采取书面承诺方式解决的一律取消、能通过网络获取核验的一律取消,做到“能合则合、能减尽减”。同时,通过公文交换、邮递、线上办等方式,优化办事方式,实现机关内部办事更加规范、更加便捷、更加高效。四是聚焦重点,推进机关内部运转高效化。坚持效率导向,以提升行政效能和服务效能为重点,对所有部门间办事事项进行“全流程”梳理,进一步压缩办事时限,推动33项事项实现即来即办,69项事项办理时限压缩至7个工作日以内。推进部门间办事事项网上办理,努力推动“跑一次”向“一次不用跑”和办得快、办得好发展。目前,有85项部门间办事事项实现了网上办理,占比达到58%;136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占比达到了93.8%,其中48个事项实现了“一次不用跑”,达到了对内提升机关效能、对外提升服务水平的双重效果。
三、建立责任明晰的属地管理清单,进一步优化基层治理体系
聚焦基层治理困境,以规范“属地管理”为切入点,建立属地管理主体责任和配合责任清单制度,厘清区、镇(街)权责界线,为基层减负增效,进一步优化基层治理体系。一是坚持职责履行,明晰基层权责界限。针对基层反映突出的责任边界不清、责任下移等突出问题,以理顺事权关系为重点,组织全市各区开展规范“属地管理”工作,通过自我梳理、集中梳理、协调梳理、范本梳理四个步骤,形成各区“属地管理”事项主体责任和配合责任清单。并将清单作为部门和镇(街)履职、监管、问责的重要依据,压实区、镇(街)职责。目前,全市6个区共公布“属地管理”事项428项,涵盖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应急管理、社会保障等10大重要领域。二是坚持法定准入,规范事项下放。建立属地管理事项准入机制,严格以法律法规规章或政策性文件为依据,禁止区级职能部门以“属地管理”的名义,擅自将职责任务下放给镇(街),凡涉及属地管理下放事项,需经区级党委政府研究,有效杜绝职责随意下放、任性下放。事项下放至镇(街)的,必须在经费、人才、培训等予以保障,确保“放得下、接得住”。三是坚持减负增效,实行上下联动。积极探索建立区级职能部门与镇(街)联动机制,设立“响应”平台,针对无法解决的突发或复杂事件,镇(街)可启动联动机制“呼叫”,区相关职能部门快速响应。强化镇(街)对区级职能部门的评价力度,确保“响应”快速有效,提升问题处置效率。同时,建立完善线索通报、案件协办、联合执法等制度,提高工作运转效率,实现“镇街呼叫,部门响应,上下联动”,加快建立边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行高效的基层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