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巩固和深化机构改革成果,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委编办以制度创新、流程再造为切入点,着力明晰权限定位、精简办事流程、完善联动机制、强化职能监管,提高政府部门工作效率,打造优质高效服务环境,确保各项改革措施落地生根。
一、聚焦清单管理,突出“内外有别”,推进职责运行规范化。一是编制职责任务清单,着力破解部门内部“不知流程干不好”的问题。将26个政府工作部门纳入编制范围,以“三定”规定为主要依据,按照“一事一流程一规范”的工作原则,对部门职责进行条目化、颗粒化拆分,共分解工作任务2118项,编制工作流程2236项,制定工作规范1149项,优化流程减少环节86项,精简手续82项,形成了“三定”主要职责与部门工作任务相统一、岗位名称与岗位责任相对应的职责任务清单,确保“事事有人干、件件有着落”。二是编制职责边界清单,着力破解部门之间“不愿担责踢皮球”的问题。根据“应列尽列、全面覆盖”的要求,将27个政府工作部门以及8个在区委工作机关挂牌的政府机构纳入清单编制范围,明确列入清单事项。聚焦行政审批服务、卫生健康、应急管理、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等6个重点领域,依托权责清单和“属地管理”清单,组织工作专班进行全面审核和全力攻关,将梳理出来的共计86项政府部门职责边界清单在茌平机构编制网进行公示,确保部门之间职责无“真空地带”。
二、聚焦基层减负,突出“上下贯通”,推进权限定位明晰化。一是在厘清县乡职责分工上下功夫。分两批次编印《茌平区县乡“属地管理”事项主体责任和配合责任清单》,涵盖应急管理、教育体育、文化旅游、社区管理等14个领域的98项具体事项。乡镇(街道)网格员日常管理中一旦发现问题,即可依托聊城市乡呼县应平台进行呼叫,通过乡镇(街道)指挥中心综合研判、区指挥中心研究转办、区直有关部门及时处理、乡镇(街道)指挥中心结案评价这一闭环流程,强化县乡联动配合,着力打造机制流畅处置高效的工作格局。二是在构建综合执法体系上做文章。在14个乡镇(街道)设立综合执法办公室,作为综合执法平台,配备专门人员负责组织协调、应急指挥、配合执法、信息预警等工作,统筹管理辖区内司法、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等部门的派驻机构实行协调联动执法。出台《茌平区乡镇(街道)对区直部门派驻机构统筹管理制度(试行)》,将各乡镇(街道)的区直部门派驻乡镇(街道)机构纳入管理范围,由乡镇(街道)进行日常管理、人事管理和考评考核,强化制度保障,着力解决以往乡镇(街道)“看得见、管不着”和区直部门“管得着、看不见”的问题。
三、聚焦质效提升,突出“左右衔接”,推进审管联动协同化。一是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规范市县级行政审批服务工作的意见》,结合部门“三定”规定和相关法律法规,多轮调研、多方沟通,就划转事项进行对比研判,论证办件量大、专业性强事项划转的可行性。按照“应划尽划、能划则划”的原则,形成《茌平区第二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划转目录》,将涉及区住建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市场监管局等13个部门的共计60项行政许可和关联事项集中划转至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实施。截至目前,规范行政审批服务局划转事项共计211项。二是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信息运用和共享。依托权责清单管理系统和政务服务事项管理系统,调整事项划转、承接部门的权责清单,保证对外公示事项和群众办理指南的同步更新。严守“谁审批谁负责、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厘清行政审批服务局和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责边界,明确划转事项在审批和监管中的配合方式以及双方承担的工作责任。建立健全审批监管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充分利用审批监管互动平台,做好审批窗口和监管部门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办理情况的双向反馈,防止审批与监管脱节、后续监管缺位等问题的出现。
四、聚焦制度建设,突出“前后呼应”,推进结果应用高效化。一是健全部门协调配合机制。加强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建设,精简全区议事协调机构,梳理政府部门职责边界清单86项,在此基础上,指导督促议事协调机构办公室设在部门、职责边界清单事项牵头部门细化职责任务,确定主办、协办关系,完成议事协调机构工作规则及办公室工作细则、职责边界事项工作规则制定和备案工作,为形成各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有效配合、协作顺畅的工作局面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建立履职成效评估机制。聚焦攻坚克难干事创业,将部门服务大局能力、依法履职水平纳入职能运行评估范围,突出主责主业开展情况、“三定”规定执行情况、群众反映强烈问题解决情况等关键指标的占分比重,总结部门在深化制度创新方面的先进经验,分析部门在推进流程方面存在的不足,全面系统地掌握部门履职情况,强化结果运用,促进问题整改,做好综合研判,提出改进意见,通过“激励+约束”推动各部门充分激发担当作为、狠抓落实、攻坚克难、比学赶超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