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名站技术导航!

湖北宜昌远安县委编办积极探索行业系统编制“双循环”提升机构编制管理效能

佚名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为进一步提升机构编制资源使用效益,近年来,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委编办在严控总量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机构编制管理新办法,今年年初试行行业系统编制“双循环”,逐步破解单位普遍存在的缺编制、用人难等问题,有效缓解编制供需矛盾。

  一、激活“内循环”,让编制在行业系统内循环使用,进一步优化编制资源配置

  针对存在的“无编可用”“有编无用”和编制资源固化现象,远安县委编办结合全县事业单位调研摸底情况,选取编制体量较大、存在混编混岗现象、且近几年事业单位未系统调整规范的部门作为试点进行“内循环”实践探索。一是对行业系统编制明确核定原则。根据部门所属事业单位承担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对职能弱化、职责发生转移的事业单位进行整合撤并,编制进行回收和划转。同时统筹考虑编内编外人员情况,对各事业单位编制进行“零基分配”。二是对行业系统编制实行总量控制。在核定的编制总量内,主管部门可适时根据单位承担的实际工作任务变化情况,对系统内各事业单位编制事前报备后进行调整,加强行业系统内编制统筹力度。同时,规范人员管理,做到人岗相适。三是对行业系统编制进行动态管理。按照“编随事走”的原则,根据全县重点工作任务变化情况,适时动态调整行业系统事业编制总量,逐步破解编制资源“一定终身”“易给难收”问题,在解决部分单位“有编无用”问题的同时,破解了一些单位“无编可用”的难题。释放了编制资源的使用效益,缓解供需矛盾。

  二、打通“外循环”,让人才在行业系统间流通使用,进一步优化人才资源配置

  针对部分单位存在的用人难问题,远安县委编办着眼全县发展急需、工作急需,结合经济社会阶段性特点,从“供给侧”“需求侧”两个角度分析研判编制配置使用情况,在全县事业编制总量内,核定一定数量的专项编制建设“人才蓄水池”,为全县人才周转、流通提供服务。一是明确使用原则。申请专项人才的单位,1-2内年有人员退休,并符合承担阶段性、特殊性工作任务,急需引进高层次人才或急需紧缺专业人才等相关条件,经组织、编办、人社等相关部门研究,报请编委审定后,在专项编制总量内向单位派驻人才。打通因机构性质、人员身份、编制类别不同而制约单位的用人难等障碍。二是明确周转周期。派驻人才使用周期原则上不超过2年,对派驻满2年的,在部门出现空编时,及时将派驻人才编制关系理顺到空编单位。部门无事业编制空缺的,综合考虑单位人员编制、岗位匹配性等情况,适时进行调整,发挥周转人才机动性、阶段性特点,进一步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三是明确管理规范。按照“严控总量、动态调整、保障重点、人尽其才”的原则,组织、编办、人才服务中心、人社、财政等部门联合印发《远安县人才储备开发计划实施办法(试行)》,对派驻人才使用管理、交流轮岗、待遇保障、人员激励等措施进行了明确,充分发挥“人才蓄水池”人才储备和周转作用,更好发挥人员使用效益。

  三、构建“双循环”,让行业系统内外循环相互促进,进一步提高机构编制管理效能

  创新编制使用、实行人才周转的“双循环”实践探索,总的原则是守好机构编制总量的底线红线不突破,目的是实现人员编制使用效益最大化。一是守好底线红线。坚持目标控制、总量管理原则,确保机构和编制不突破限额。将落实《条例》贯穿到机构编制工作全过程,严格机构编制审批程序,凡涉及机构编制事项,严格按照规定的权限审批,在规定的限额内审批。不断完善与组织、人社、财政、审计等部门的协作机制,严防机构编制违纪违规现象发生。二是统筹内外循环。对不同原因导致的用编缺口,进行分类施策。对固定性工作任务增加的,按照“编随事走”的原则,对编制资源进行再分配。对阶段性工作任务增加的,通过“内循环”在行业系统内部挖潜统筹调配来优化编制资源配置,或通过“外循环”向单位派驻人才来解决单位的用编缺口。三是开展效益评估。定期开展人员编制使用效益综合评估,通过一定时期的运行情况,评估单位编制需求量、人才需求量,增加或者核减部门编制、派驻人才,形成编制和人才循环使用的的闭环运转体系,实现编制动态调整与人才周转有机衔接,防止编制和人才资源固化,使机构编制管理更加科学规范。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