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委编办主动适应机构编制“新常态”,坚持“严控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有减有增”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创新机构编制管理办法,增强各类编制资源统筹调剂能力,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为漳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一是完善制度建设,提升保障能力。健全年度用编计划管理制度,先由各部门在空编数内提出年度招考、遴选等进人计划,市委编办提出年度用编控制计划,并报市委编委审定,通过对市直事业单位用编实行总量控制,实现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增减基本平衡,结构逐步优化。完善公立医院使用编制备案制度,通过统筹安排,动态管理,保障公共卫生用编需求。制定控编减编实施方案,出台《漳州市关于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实施意见》和《漳州市控编减编工作实施意见》,按分类类别按比例收回编制,通过盘活存量,挖掘潜力,优化结构,进一步发挥机构编制的最大效用。
二是突出改革牵引,提升管理能力。结合承担行政职能类事业单位改革,率先改革,大胆探索,核减事业机构及事业编制,实现了机构、编制大规模精简。结合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对事业单位清理规范。结合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将生产经营类改革收回的事业编制统筹置换,用于古雷开发区、漳州台商投资区、漳州高新区等3个开发区事业单位,保障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编制需求。
三是创新管理办法,提升统筹能力。针对不同事业单位,因地制宜,分类核编,合理调剂,创新服务,保障民生和发展所需。创新教育核编办法,保障专任教师用编。积极应对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就学严峻挑战,按照“增量控制、基数调剂、总量平衡”办法,以省定核编标准为依据,对市直学校分别按照应核编制数一定比例核定,将大部分教辅工勤编制实行政府购买服务,确保编制有减有增,增减相对平衡,从而有效缓解市区新增学生所需人员编制的压力,保证了专业教师编制缺口的需求。改进医院核编办法,保障医务人员用编。对市直公立医院,采取“核定数与控制数相结合、编内管理与编外管理相结合”的办法,依据公立医院核编标准确定应核数和控制数比例,实行55%编制管理、45%编外管理,编内编外人员工资待遇同工同酬,职称职数应核尽核。通过统筹调剂、优化配置,缓解市直公立医院床位剧增所需编制的压力,又充分调动了医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吸引和留住更多的优秀人才进驻漳州创新创业。优化编制资源配置,缓解持续增编压力。坚持“瘦身”与“强身”相结合,加大事业单位职责整合和机构撤并力度,将控编减编精简的编制和生产经营类收回的编制,向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倾斜,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倾斜,向基本民生服务保障倾斜,向基层一线倾斜。围绕市委、市政府“大抓工业、抓大工业”的部署要求,对重点领域部门职责、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等方面进行调整优化,充实加强民生事业、开发区建设等重点领域方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