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导向、发展为指向、民生为取向,厦门市同安区坚持瘦身和健身相结合的原则,在事业单位改革中切实做好“加减乘除”,精简机构、整合职能、激发活力、盘活资源,实现 “物理变化”与“化学反应”的双重效益。
一是做好“减法”,精简机构,优化事业单位布局。在省市事业单位改革具体实施意见尚未明朗的情形下,经市委编办指导,针对该区事业单位设置总体基数大,设置分散、规模较小、职能萎缩及重复交叉等问题,坚持刀刃向内,先行先试全面清理“小、散、弱”事业单位。
二是做好“加法”,整合职责,实现1+1>2的效果。参照党政部门“三定”规定,在规定动作基础上增添自选动作,自我加压,推行事业单位“三定”制度,从整合部门先行试点,规范机构名称、隶属关系、职责任务、机构规格、内设机构、人员编制、领导职数、单位类别及经费形式等9大机构编制事项,推进事业单位机构编制规范化管理,让机构数量形式上的“减法”,带来经济社会效益本质上的“加法”,总结经验后在全区推开。目前,已基本完成13家单位“三定”草案审核对接工作,剩余80家(不含学校、医疗和执法机构)也已全面开展“三定”方案拟制工作。
三是做好“除法”,转撤并举,提前完成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针对2015年事业单位分类时该区划分为生产经营类的两家单位,因事制宜,甄选改革路径,较中央要求提前一年半完成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对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区机动车检测站予以转企改制,做大做强,提升国有资本运营效率。2019年7月改制完成的当月,汽车检测量区内占比上升5%,个人办理检测量占比增加25%,并新增检测项目。预计该单位年底将实现转亏为盈,由上年度亏损15万转为盈利50万。对资产规模小,实有人员少,市场竞争力弱的原区福利印刷厂采取撤销方式,稳妥退出事业单位序列。
四是做好“乘法”,盘活编制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本轮事业单位改革初期,已通过机构整合、撤销等方式收回编制,充实编制资源“蓄水池”,将人员编制调整分流到基层一线及职责任务较重的经济社会发展单位。探索建立编制资源“周转池”制度,打破人员编制“单位所有”“一成不变”等旧观念,对于阶段任务重急需补充编制配备的单位先行从编制资源“蓄水池”核增编制,或从阶段任务相对不饱和且有空编的单位调剂编制,待任务完成后或单位自身空出编制时及时调整,实行动态管理,实现有限的编制资源效应最大化。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