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落实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的战略,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抢抓机遇、自加压力,紧扣“一城一交”定位,坚持问题和需求两个导向,超前谋划交运体系“大部门制”改革,构建“大交通”管理体制,提升交运部门的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
一、加强顶层设计,创新机构设置
建立行政执法中心,争当“法治交运”排头兵。整合路政、运政、航政、港政、机动车维修行业及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等全行业、全领域的执法工作,实行交运系统综合执法;中心下设1个直属大队和3个驻片大队,与驻地交管所合署办公,推进执法力量“下沉”,形成“网格化”执法格局。行政执法中心的建立,成功打破了以往交运执法中“你路政、我运政、他港政”而导致“看得到管不到”的尴尬局面,有效解决了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重复执法、交叉执法和执法盲区等问题,成为了系统打造“法治交运”的排头兵。
建立行业管理中心,争当“民生交运”先行军。全面整合公路、运输、港航、机动车维修等领域的行政审批服务职能,并通过科室的合理划分来保持条线工作的相对独立性、专业性和上下协调性。此外,不断完善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目录,探索清单管理模式,实行分级分层分权管理,纵深拓展交管所窗口监管和服务功能,推动许可事项“下放”、服务项目“下乡”,及时构建了全区15分钟交运“服务网”。行业管理中心的建立,整合了监管内涵,优化了内部流程,增强了整体效能,让群众办事“找准一扇门、认准一张脸”,大大提升了交通运输行业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成为了系统打造“民生交运”的先行军。
建立信息管理中心,争当“智慧交运”探索者。以现代信息互联技术为核心,依托综合监管平台等软硬件设施,实现行政执法、行业管理的上下互联、横向互通、系统融合、资源共享,以信息化手段架起系统互通融合的桥梁,实现“同一个系统、同一个平台、同一张网”,配套线下构筑线上“大交通”体系。信息管理中心的建立,主动适应了“互联网+交通运输”时代的到来,成为了系统打造“智慧交运”的探索者。
二、厘清工作职责,强化制度建设
精细落实,完善责任体系。坚持“以事定岗、以岗定人”和“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原则,保障“人事合一、人岗匹配”。在此基础上,明确了部门责任制、岗位责任制、分级负责制、目标责任制和属地管理责任制,将主要任务细化分解至科室(部门),落实到位至个人,做到压力层层传递、责任层层压实、工作层层到位,形成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
规范管理,完善制度体系。为加强组织领导,严格执行局领导参加系统办公会、挂钩基层所等制度;为推动系统融合,及时制定局党组(扩大)会、局长办公会、三中心联席会、队所协调会等制度;为实现统一管理,及时修订办文办会、车辆使用、印章管理、档案管理、假日值班、公务接待等制度,同时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和管理,全面形成了“以制度管人、按规章办事”的良好环境。
目标激励,完善考核体系。创新探索由考评领导小组、科室、三中心、第三方在内的四级考核组织体系,推动责任压紧压实;按照“目标化管理、项目化推进、责任化落实”的思路,采取党建工作百分制、个性目标千分制、创新创优嘉奖制进行分类考评,以量化标准、细化时效、实化举措的方式,每年将200多项重点任务列入考评。通过这种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操作性与时效性、工作落实与制度执行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考核导向、激励、约束、规范的作用有效发挥。
素质培养,完善队伍建设体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人才兴交”的理念,改革前广泛座谈,凝聚改革共识;改革中坚持对系统执法人员进行全员化培训、对业务人员进行专业化指导,努力打造与改革要求相适应的队伍能力体系。改革后启动“文化交运”建设,以“党建为纲、文化为媒、活动为介、能者为师、进步为上”为原则,组建六大类18个兴趣小组,常态化开展“文化交运”建设活动。
三、突出绩效管理,彰显改革成效
交通建设实现新提升。依托政企分开,进一步理顺了系统单位与区交建集团的关系,实现建管分离,同时建设项目采用代建制,保障了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改革后,业务条线分工不分家,更加注重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呈现出“路航衔接、路站匹配、港航同治”的结构优化格局,更好实现了对辖区路、桥、站、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规划、协调推进、配套实施,为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夯实了基础。
综合执法成为新常态。改革后,通过整合执法人员,优化综合执法资源,推动执法职能“瘦身”,变“多种执法车上路、多批执法人执勤”为“一辆执法车上路、一波执法人执勤”,执法效率和道路安全明显提升。同时,加强执法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建设,注重执法业务培训,推动执法职能“健身”,严格执行“查处分离、罚缴分离”等规定,认真实施文书制作五级会审制、执法案卷定期评审制、重大案件集体讨论制,全面减少了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案件的发生。
行业管理获得新口碑。改革后,统一管理公路、运输、航道、港口、机动车维修等行业,内部管理形成全新的监管责任体系、安全台账体系和应急处置体系,加强了行业间的协调配合、联动处置,交运行业安全监管的整体能力大大提升;外部服务持续精简办事流程,下放许可权力,以“内部转”代替群众“多头跑”,以“家庭会议”代替“部门协调”,审批事项办理周期从15个工作日缩短为5至8个工作日,赢得了群众的良好口碑。
信息技术打造新平台。改革后,以信息化推动管理规范化、监管可视化、系统融合化、数据实时化成为共识,成功打造区交通运输综合监管平台,成为苏州交运指挥中心(TOCC)的首个分平台;打造综合管理系统“交运通”,以手持终端移动设备为媒介,实现了道路巡检可视化、信息共享实时化、应急处置快速化、工作监管全程化;及时开通相城区交通运输局公众微信号,自去年9月开通以来,累计关注人数8418人,推送信息412条,图文累计阅读量13.6万人次。
基层站所发挥新作用。执法力量“下沉”、许可事项“下放”、服务项目“下乡”的“三下”模式,推动了交管所职能的转变。2016年,交管所完成了标准化建设,逐渐成为了辖区发现违法行为的“第一现场”、行业管理的“前道关口”、基础信息的“数据源头”、服务群众的“便民窗口”,在驻地板块事务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在整个交运事业发展中也起到了基层基础“压舱石”的功效。五成效的初显,成功构建了“架构优化、法治保障、权责明确、监管有力、执行高效、运行顺畅”的现代交通运输新体制,有效推动了我区交运系统由“发展受限”到“全面发展”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