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打造“整体智治”现代政府的大背景,宁波市海曙区委编办坚持向数字赋能要编,创新机构编制事项评估论证“三步”“八段锦”,通过设置定性定量、可比较的指标,建立全链条、全流程评估模式,充分论证编制调整的必要性、合理性、可行性,进一步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
第一步,“转理念、明事由”论证编制调整的必要性。第一式“理念转变”。不断拓宽党校主体班次、组工干部集训等渠道,扩大《条例》和机构编制政策规定的宣传力度,加强对部门(单位)合理、规范、高效用编指导,引导部门(单位)转变思想观念,打破部门“增加工作就要编制职数”的思维怪圈,以及“增编进人才能提升工作质效”的要素扩张思维,为做好控编减编工作筑牢思想基础。第二式“事由溯源”。认真分析部门要求增编进人的需求原因,如因阶段性工作任务加重、专项整治行动等临时性问题,导致人员力量不足,以及存在上级职责下放、机构新设等情况,在符合相关条件下,考虑选择合理调剂人员、优先使用周转编制等合理方式进行机构编制保障。
第二步,“望闻问、纵横比”论证编制调整的合理性。第三式“五问是否”。即一问是否有利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二问是否符合党中央有关规定和机构编制党内法规、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政策规定;三问是否适应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财政保障能力,能否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四问是否科学合理,充分考虑了除调整机构编制外的其他解决办法;五问是否对可能带来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进行客观分析,并做好应对准备,以此综合分析并选择可行的保障方式。第四式“实情调查”。探索组建机构编制专业评估员、特邀监督员和第三方评估机构三支队伍,如抽调编办、组织、人社、纪委、审计等部门骨干,聘请“两代表一委员”、媒体记者等社会力量,采取专项督查、暗访暗察、模拟办理等方式,实地检验单位工作情况。第五式“双向比较”。一方面,横向比较其他区县(市)相同部门(单位)的编制体量,以及在本区域内一定程度上保持经济、城建、党群、教育卫生等同类别单位间的平衡性。另一方面,依托“海编云”系统,全面理清各部门(单位)机构编制事项变化脉络及内在原因,纵向比较分析本部门(单位)职责、人员编制数、领导职数等变化情况。
第三步,“加减分、强联动”论证编制调整的可行性。第六式“一票否决”。把违规违纪问题整改作为前置审查的重点内容,结合效能建设与编制管理联管情况、全区首问负责即问即办效能指数排名,对机关事业单位的编制绩效实行亮灯管理,即对编制资源使用效益较低、人事管理松散以及存在实名制制度执行、机构编制问题整改等不到位情况的单位亮红灯,待问题整改完成后再予以研究论证;对效益产出一般的单位亮黄灯,结合“过紧日子”的要求,在正常履职无其他特殊情况下,冻结单位包括编外用工在内的增编申请。第七式“结构分析”。根据部门(单位)的人员结构分析表和定岗定责报告,并依托“实名制”“海编云”等平台,聚焦申请单位的主责主业、业务流程、履职情况等因素,以及年龄梯队、学历层次、职级结构、男女比例、未来三年退休等方面严格审核,综合考虑实地调研情况、内部挖潜可行性分析,以及获评国家级、省级等相关荣誉,或承接市级以上试点工作且成果推广的,或承担党委政府重点工作任务、高层次人才引进等关键要素,以此作为审批通过机构编制事项申请的重要依据。第八式“多元联动”。一方面,探索编制管理与财政经费联动。重点做好资金流入领域的机构编制保障,以及对资金缩减领域的机构编制严控。另一方面,探索编制管理与全区产业布局联动。结合区“十四五”规划,重点保障数字经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新旧动能转换、能级提升等相关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