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名站技术导航!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一二三四”举措深化产业功能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佚名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关于产业功能区建设的决策部署,按照专业化、市场化、扁平化、精细化导向,采取“一二三四”改革举措,深化产业功能区体制机制创新,有力激发产业功能区建设发展动力活力,加快构建“人城境业”和谐统一的新型城乡空间形态。

  (一)设置单一管理机构,消除多头管理。按照“一区多园”“撤多建一”要求,将小而散的新津物流园区、新材料产业功能区、四川新津台湾农民创业园等9个产业园区管理机构优化整合,组建成都市天府农业博览园、新津区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新津区梨花溪文化旅游区等3个产业功能区管理机构,其余管理机构由此3个产业功能区管理机构以合署办公、挂牌等方式统领,不再保留其他实体管理机构,实现一个机构管理运营一个产业功能区。

  (二)明晰两层职责边界,确保专业专注。一是理清功能区与职能部门分工。出台产业功能区“三定”规定和职责任务清单,明确区级相关职能部门负责统筹编制城市总体规划、产业支持政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功能区负责规划实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企业服务等经济发展职能,确保专业人做专业事。二是理清功能区与镇街分工。由产业功能区统筹覆盖区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事务,属地镇(街道)主责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社区治理、安全稳定等工作,配合功能区抓好营商环境建设,确保功能区聚焦产业发展主责主业。

  (三)建立健全三项机制,推动赋权提能。一是完善领导机制。由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研究功能区重大事项,区委、区政府各3名分管负责同志分别对口联系指导功能区,由区委常委兼任产业功能区党工委书记,建立产业功能区负责同志兼任区级部门班子成员,区级职能部门负责同志在产业功能区兼任党工委委员,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兼任功能区党工委委员的双向交流机制,确保功能区建设高位协调、高效推动。二是下放审批服务事项。按照“真需要、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原则,在功能区设置政务服务分中心,下放工商登记、报规报建等70项企业服务事项;优化街道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布点设置,下沉202项自然人服务事项,极大便利企业、群众就近办事。三是下沉执法监管力量。整合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和各领域派驻产业功能区、镇(街道)的执法资源,设立派驻功能区执法机构,建立行业主管部门与功能区执法工作协商协调机制,增强执法规范性、高效性、精准性。

  (四)统筹实施四项措施,助推加力增效。一是搭建投资平台。推行“管委会+专业公司”管理运营体系,将区属国有公司整合重组为4家国有投资运营集团公司,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功能区投资建设,为重点片区开发、重点项目建设提供支撑。二是创新智慧治理。建立功能区智慧治理分中心,创新“线上平台+线下空间+创业活动”服务模式,整合全区政务服务资源和网络数据资源,推出“云课堂”、“云招商”等数字服务,为功能区企业和投资者、人才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三是建立员额管理制度。制定出台功能区人员薪酬、岗位设置、人员竞聘等多项制度办法。除产业功能区班子成员外,其余员额人员一律实行聘用、合同管理,并明确面向社会招聘比例不低于员额总数的40%,着力形成各类人才“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导向。四是完善双向考核机制。印发《关于进一步创新主动服务机制高质量推进功能区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将下沉服务功能区建设发展的落实情况纳入职能部门区一级目标管理,将功能区评价意见作为考核重要指标,以逆向考核倒逼职能部门服务功能区水平提升。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