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委编办坚持党的领导、刚性约束、优化资源配置三项原则,促进《条例》落地落实,推动机构编制工作开创新局面。
一、坚持党的领导原则,统筹协调,构建“一盘棋”工作格局。
(一)强化理论素养,培根固元,不断加强学习。
一是线上与线下结合。充分利用“主题党日”“周五集中学习日”“编办一家亲”微信工作群等,开展《条例》常态化学习,切实形成用《条例》统一思想认识、严格按照《条例》的规定开展机构编制工作的新局面。二是学习与考试结合。根据年初制定《条例》提升学习计划,结合每个岗位特点,按照学以致用的原则,开展《条例》学习大比拼。三是教育与宣传结合。安排业务骨干到党校开展机构编制政策法规及相关文件精神的宣传解读和引导工作,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运用《条例》做好机构编制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完善工作机制,统筹协调,明确职责权限。
一是强化服务大局意识。积极围绕县委决策部署和重点中心工作,找准定位,高标准、严要求推进机构编制工作,自觉为县委“生态立县、产业兴县”战略实施提供机构编制部门力量。二是强化归口意识,理顺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归口管理要求,积极向县委组织部看齐,增强“组织口”意识,对标“组织口”标准,培育“组织口”作风,主动对标找差距,增强本领抓落实,切实把党管机构编制、党对机构编制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具体要求落到实处。三是健全制度规范,明确职责权限。对照《条例》要求,研究制订《中共东平县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工作规则》及《中共东平县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工作细则》,确保各项制度与《条例》有机衔接,明确编委、编办职责权限。
二、坚持刚性约束原则,一体化监督,维护机构编制管理权威。
(一)“内外”兼修,完善外部协调机制,建立内部联动机制,形成合力。
一是加强部门协作联动。健全完善编办与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之间的工作联动机制和约束管理机,推进信息共享,畅通反馈渠道,握稳考核“指挥棒”,树好评价“导向标”,切实明确各单位职责权限。二是强化机关内部联动。建立各科室业务通报协作机制,根据年初制定目标,实行重点工作“督办单”和“日报表”制度,每周召开例会,通报、研究、解决日常工作问题;定期召开办公会,研究决定重大事项;年中召开班子会,听取工作汇报,分析研究工作进展情况,切实加强内部工作沟通协调。三是抓好事业单位事中事后监督。完善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指标,制定印发考核实施方案。对全县316家法人事业单位,采取实地核查的方式,进行“双随机、一公开”专项检查工作,切实加强事业单位监管。
(二)“专项督导+日常监管+公众监督”,畅通全方位监督渠道。
一是锁定“靶向点”,以职能运行专项督导为重点。采取全面自查和个别抽查相结合方式抓好“三定”规定回头看,对新“三定”规定执行情况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基本掌握新“三定”规定执行情况。此外,对规范“属地管理”、权责清单等落实情况,梳理机构编制问题台账,开展工作评估和跟踪问效。二是常带“透视镜”,以机构编制日常监督管理为基础。积极开展全县机构及领导职数问题自查自纠。对超审批权限设置机构问题及超规格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自行设置领导职务名称等问题认真开展了自查自纠,根据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领导干部花名册、机构编制职数台账,对相关单位下达《机构编制问题整改通知书》,从严从紧进行整改,定期进行调度通报。三是念好“紧箍咒”,以公众监督为补充。积极发挥政务公开,12345民生热线等途径的监督举报作用,严格落实《条例》中“动议、论证、审议决定、组织实施、监督问责”五个关键环节,进一步提升监督检查的严肃性。
三、坚持优化资源配置原则,协同高效,提升改革发展助力。
(一)坚持协调统筹,强化“改革思维”。
一是强化公益属性,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根据省市事业单位改革安排部署及事业单位改革实施意见精神,结合本县事业单位编制实际,通过建机制、统筹成立工作专班,摸“家底”、全面厘清单位职能,把进度、提出改革初步方案等步骤,开展以优化事业单位布局结构,统筹相关事业单位设置,推进事业资源均衡配置的事业单位改革工作,进一步强化事业单位公益属性,提升公益服务质量和效益。二是坚持由“物理整合”向“化学反应”转变,持续深化其他重点行业领域体制改革。根据全年重点工作安排,科学合理的将《条例》与当前机构职能优化流程再造、持续深入推进属地管理改革、继续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等重点工作相结合,认真研判,分清轻重缓急,围绕全局、变局、布局、格局深入思考,在组织架构重建、机构职能调整等“物理整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加紧厘清相关单位职能职责,加快完成业务融合,真正发生“化学反应”。
(二)坚持资源优化,强化“发展思维”。
一是坚持瘦身上下功夫,合理配置用人用编计划。坚持单位空编运行和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的原则,依据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填写用编进人建议计划表,形成《关于提报2021年度机关事业单位用编进人建议计划的请示》,上报市委编办。二是坚持健身上求突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维,优化资源配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维,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在群众关心的教育卫生、食品安全、城市管理、生态环保等民生领域,进一步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加强编制资源动态调整,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优先为民生领域提供好编制保障,真正把“好钢”用到“刀刃”上,不断增加民生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