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委编办将推进机构编制法治化建设作为巩固机构改革成果,提升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为契机,坚持用好“系统思维、问题思维、协同思维”,稳步提升机构编制法制化水平。
一、坚持“系统思维”,科学构建法制化工作的框架。一是提升政治站位。树立“机构编制就是政治”理念,坚持把机构编制工作放到党委工作全局中考量,放在党管干部、党管组织的全流程中统筹谋划,准确把握机构编制工作的战略定位。坚持把机构编制工作把编制资源更好地配置到有利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中,推动机构编制资源服务党委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统一领导和归口管理的有关规定,对标对表党委工作部门的标准和要求,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强化“组织口”意识。二是筑牢法治观念。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将学习《条例》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构编制工作重要论述结合起来,推动“学法、懂法、用法”成为干部职工学习新常态。推动《条例》等重要机构编制法规制度进入党校(行政学院)教学培训内容,组织各种形式的法规制度考试测试,以考促学,确保法规制度入脑入心。组织全办干部职工考试获取行政执法证资格,不断提高依法履职的能力。三是完善制度建设。推动制度由“碎片化”向“体系化”转变,制定贯彻落实《条例》完善配套制度工作方案,提出“管用有效、急用先立”的规范性文件制定计划,构建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长效机制。印发《武进区委编委工作规则》、《武进区委编办工作细则》及《武进区委编办主任办公会议规定》研究形成机构编制报告制度、规范机构编制工作流程等规范性文件稿,通过建立起管用有效的制度体系,增强广大干部遵守机构编制法规制度的自觉性。
二、坚持“问题思维”,审慎探析法制化工作的路径。一是注重调查研究。深入开展机构改革“回头看”,紧扣部门“三定”规定执行和机构履职等情况,及时发现机构运行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推动机构改革从完成组织架构重建、实现机构职能调整的“物理变化”,到真正发生“化学反应”。聚焦规范属地管理、镇级管理体制改革、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等重大热点、难点课题开展调研,真正做到深入基层一线,摸实情、看本质。二是创新保障形式。建立“编制周转池”制度,坚持严控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高编制使用效率的要求,破解“空编不用”和“无编可用”并存的结构性矛盾,形成基数不变、需求引领、存量整合、动态供给的编制管理新模式。会同组织、人社同步配套解决岗位设置、职称评聘、社会保险和人才招聘等政策衔接老问题,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编制保障。三是严守监管底线。强化“机构编制就是法律”的意识,聚焦机构编制工作的六大“负面清单”,将监督与问责有效结合,构建机构编制工作的大监督格局。对擅自聘用临时人员、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占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等违反机构编制纪律的行为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纠正。
三、坚持“协同思维”,充分凝聚法制化工作的合力。一是完善外部协调。加强部门协作联动,建立与纪检监察、组织、财政、人社、审计等部门的配合联动,建立协同共享机制,形成监督合力。建立由区委组织部、区委编办、区人社局统一管理的“智慧人事编制信息系统”,实现机构编制及领导职数使用审核、机构编制管理与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岗位聘任同步、用编进人流程一体化“闭环管理”。二是强化内部联动。建立分工联络制度,根据职能关联划分工作单元,打破科室分工,明确联络员专门负责沟通、调研、处理单元内机构编制相关工作,加强科室间的协同配合,提升工作效能。规范机构编制事项动议、论证、审议决定、组织实施四个关键环节,推行“一事一调研一报告”制度。三是构建项目协作。在推进基层“三整合”改革、综合执法改革、事业单位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重点工作中,落实“一项工作、一个领导、一个专班、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以项目化构建多部门参与的“专班协作模式”,提升机构编制部门发挥统筹谋划、牵头引领、凝聚合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