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省遂宁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构编制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守正创新,找准保障发展需求与严格执行政策规定结合点,聚焦创新编制管理,通过挖掘机构编制资源潜力更好发挥机构编制资源效益。
注重“整体”与“局部”相结合。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强化编制总量管理、整体优化,完善局部调配、精准投放机制。一是建立编制周转制度。在不突破总量前提下,建立市级行政编制“周转池”及“人才专编”制度,实行单列管理、动态周转、空编收回,增加编制流动性和使用率,有效保障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引进用编需求。二是建立空编预留制度。统筹各部门空余编制,实行“空编预留、全市统筹”,专门用于领导干部配备、选调生招录、政策性安置等,解决阶段性用编矛盾。三是建立区域统筹制度。实行“整体+区块”教职工编制统筹管理模式,将普通中小学校、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幼儿园教职工编制一并纳入市级总量管理,按照市教育体育局、3个市直园区、5个县(市、区)9个区块分解下达教职工编制总量,并根据生源变化情况动态调配,解决“旱涝不均”问题。
注重“瘦身”与“健身”相结合。坚持“余缺调剂、增减平衡”,根据各领域职责任务变化、机构编制效益发挥等情况动态调整编制,推动资源合理高效配置。一是深化管理评估。组织实施“三定”规定执行情况评估、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估等,建立“细化明确类、优化调整类、整改规范类、沟通解释类”4类问题台账,通过分类施策、靶向发力、减冗补缺,把精减下来的编制调配到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关键点,保障好民生领域和薄弱环节。二是推进机构整合。加大“小散弱”事业单位整合力度,突出机构整合与功能再造并重,“撤并转”编制偏少、职能萎缩、业务相近事业单位,精减收回事业编制200余名。三是加强自身建设。强化机构编制政策法规宣传,深化各级各部门“编制就是法制”理念,不断优化运行机制,提升队伍素养,有效发挥编制使用效益。
注重“静态”与“动态”相结合。持续完善“岗编适度分离”机制,创新“编制静态锁定、岗位动态调配”人员编制管理模式,推进资源下沉基层、服务群众。一是推行“县管校聘”模式。赋予各县(市、区)教育体育部门编制管理自主权,建立“跨校统筹、分量调控”机制,在总量内根据学校布局、生源变化和学科需求等情况调整各校教职工编制及岗位,变“学校人”为“系统人”,努力解决学校结构性超编和教师结构性紧缺矛盾。二是推行“县管乡用”模式。在医疗卫生、城乡规划等领域推行“县管乡用”模式,将相关人员编制锁定在县级或市级行业主管部门,工作岗位安排到乡镇,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三是推行“扁平管理”模式。加大“编制分类管理、人员统筹使用”力度,在基层以点带面推行“扁平化”管理,推进乡镇(街道)职能职责模块化运行,实行“分级设岗、竞争上岗”,有效压缩管理层级、缩短工作链条、提升运行效能。(拟稿人:冷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