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机构编制工作高质量发展,浙江省宁波市委编办健全机构编制审核、监督、评估管理模式,推动机构编制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加快推动机构编制工作闭环管理,提升机构编制工作质效。
一是坚持关口前移,建立事前审核“瞭望哨”。充分发挥机构编制部门“关口”作用,在审核起草“三定”规定、机构编制批复、编制职数使用核准计划时,对各部门(单位)制定具体落实方案及做好后续落实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明确落实期限。树立“穿透式”用编管理理念,把牢年龄、专业、学历“三个关口”,强化用编跟踪与调配。在规定时限内,进一步厘清相关部门(单位)职责关系,调整规范权责事项,完善内部运行机制,梳理形成执行落实情况自评报告。
二是坚持过程管理,筑牢事中督查“防火墙”。加强预防教育,将机构编制法规制度列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党校(行政学院)主体班次学习内容,全面提升各部门(单位)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开展机构编制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加强机构编制与组织、财政、人社、纪委监委等部门的协同联动,用好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协作机制,通过批复对照、实地检查、数据比对等,及时开展核实检查,坚持宽严相济、分类施策,建立问题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压实各部门(单位)问题整改主体责任。
三是坚持效果导向,用好事后评估“扫描仪”。深化分类评估,专项评估机构编制批复事项等落实情况,全覆盖评估各部门(单位)核心职能履行情况,推动部门(单位)更好聚焦核心、规范行权、高效履职。优化评估方式,探索市县垂直评估和区(县、市)交叉互评模式,推动形成机构配置合理、编制使用高效的良性机制。强化结果运用,将评估结果作为改进机构编制管理、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违反机构编制纪律行为问责处置等的参考依据,加大结果共享应用力度,实现评估效益最大化。
四是坚持数智赋能,打造全程智管“强引擎”。加快数字平台建设应用,推动机构编制业务与组织、财政、人社等部门实现并联审批。加强预警监管,构建多源数据分析模型,深入分析研判各部门(单位)机构编制需求,提高改革研究前瞻性和机构编制管理精准性。强化智能评估问效,建立大数据评估、核心职能履行“观察员”等机制,形成“数据采集—汇总分析—加权测算—综合评判—在线打分”线上评估工作链,“一目了然”查看部门(单位)及干部履职情况。(拟稿人:高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