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名站技术导航!

河南省三门峡市委编办多措并举创新机构编制管理

佚名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

  近年来,河南省三门峡市委编办紧紧围绕改革发展大局,克服编制资源紧缺困难,以严控总量为前提、合理精简为手段、动态调整为辅助,保障发展为目的,通过“控、减、调、保”多措并举,既实现了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又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各项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一、严控总量,坚守机构编制总量红线

  一是摸清编制底数。结合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数据库,实时更新机构编制管理台帐,结合党政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等,摸清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履职尽责情况,确保机构编制基础信息准确性和权威性,将机构数和编制数只减不增作为研究机构编制事项的前提条件,为调整机构编制提供科学依据。二是加强部门协作。结合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对连续两年不参加年检或连续两年年检不合格的,注销其事业单位法人资格,收回《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结合事业单位改革,对职能弱化、工作任务不饱满,相应调整机构,核减编制;结合机构编制监督核查,对存在吃空饷的事业单位,坚决收回编制。三是严格审批程序。充分发挥编办“龙头”作用,利用组织、财政、人社部门联动机制,编制部门把好进人审核关,组织、人事部门根据审核情况办理招录、调动和工资审批等手续,财政部门在入编手续齐全的基础上,予以核拨经费及工资。从源头上严格控制无序进人、超编进人现象发生。

  二、科学精简,加大机构编制挖潜力度

  一是向事业单位改革要编制。结合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按照编随职能走的原则,将行政职能划转的事业单位编制相应核减;结合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将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后,单位撤销,编制收回;结合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科学整合机构编制资源,加大挖潜创新力度。二是向体制机制改革要编制。结合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将一个部门设有多支执法队伍的,整合为一支队伍,同一领域或相近领域的执法队伍,实行综合设置;结合道路运输体制改革,将道路运输管理局、农村公路管理处等单位整合,压缩编制规模;结合开发区体制改革,优化机构职能配置,确保原有机构编制只减不增。三是向监督检查要编制。结合机构编制报告制度、机构编制核查制度等,定期开展控编减编专项督查,对发现“吃空饷”及其他机构编制严重违规违纪事项的,一经核实,相应编制一律收回,并列入事业单位信用等级黑名单,在研究机构编制调整事项时从严把握。

  三、动态调整,提升机构编制使用效益

  一是统筹布局,实现机构有撤有建。结合政府职能转变、事业单位改革等工作,按照“撤一建一”和“撤多建一”原则,对职能增加的机构逐步加强,职能弱化的机构进行撤并,通过统筹布局,实现机构编制“瘦身”与“健身”相结合,确保事业机构既不突破总量,也不盲目压缩。二是动态调整,实现编制有增有减。结合单位发展实际,科学配置编制资源。将通过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等收回的事业编制,着眼于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推动机构编制资源向事关民生的教育、医疗、扶贫、市场监管、民政、城市管理等领域倾斜,切实提升机构编制使用效益。三是编责一致,实现人员有出有进。坚持“编随事走,人随编走”。凡是涉及职责划转的,一律不新增编制,通过划转在编人员的方式解决。人员划转前期,扎实开展调研,对拟划转人员的学历、年龄、职称结构、专业特长等进行摸底,拟定划转方案,积极与划转方和接收方沟通交流,做好划转前的宣传动员,确保人员划转后队伍不散、工作不断。

  四、保障重点,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一是将有限的编制资源向民生领域倾斜。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机构编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核定教职工编制时,结合农村山区教学点多、布局分散的特点,在编制标准基础上,向偏远山区倾斜,保障基层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结合疫情防控,将机构编制资源向医疗卫生机构倾斜,成功打赢了疫情防控攻坚战。二是将有限的编制资源向重点领域倾斜。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克服机构编制紧缺困难,通过统筹调剂,在机构编制总量内,重点加强脱贫攻坚、国企改革、环境治理、发展转型、安全生产等领域体制机制保障,完善机构人员配置,确保打赢“三大攻坚战”。三是将有限的编制资源向基层一线倾斜。打破编制层级壁垒,做好编制“减上补下”工作,通过“减县补乡”,跨区域调整等方式,将编制资源向乡镇倾斜,严禁挤占、挪用乡镇基层和一线人员编制,将简政放权、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群团改革、控编减编等调整出的编制优先分配到乡镇基层一线,确保满足基层工作需要。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