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盘活存量,落实“全过程”管理。坚持“瘦身”与“健身”结合,推动编制资源向中心工作、重点攻坚和基层一线倾斜,切实发挥编制保障作用。一是推动区域内资源配置更加均衡。立足基本公共服务数量和质量在不同区域相对均衡,围绕教育、卫生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新设立中小学校,重新核定街镇卫生院编制规模。聚焦事业单位作用更好发挥,明确了区市场监管、区委党史研究中心等单位机构编制要素,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二是推动部门间力量配置更加合理。扎实推进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两单融合”。扎实推进部门流程再造,推动部门内部深度融合、外部高效配合。同时,深化推动全区教育均衡发展,重新核定了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建立中小学教职工管理机制,发挥了机构编制保重点、保民生的作用。三是推动重点领域内资源布局更加优化。围绕新旧动能转换等重点工作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挖掘现有编制资源,建立“急需紧缺人才用编周转池”。保障公费师范毕业生安置、中小学教师招聘、高校优秀毕业生引进等进人需求。同时,为充实基层工作力量,积极推动事业编制资源向基层倾斜,累计为10个街镇下沉编制260余名,为全区人才引进和干部队伍建设提供坚强的机构编制保障。
二、动态调整,建立“全区域”统筹。适应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方式,加大机构使用各类机构编制资源力度,建立与职责任务变化相一致的编制动态调整机制,统筹调整各类编制资源。一是建立全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动态调整机制。按照“总量控制、统筹城乡、结构调整、有增有减”的原则,将全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调整权限下放到教育主管部门,教育部门根据区域学校和学生数量及结构变化情况,动态调整教职工,推动教师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合理流动,形成了“全区一体、集中管理、城乡统筹”的编制管理新机制,推动了中全区中小学教职工的合理流动,切实解决了全区教育面临的结构性缺编问题。二是严格规范用编程序,坚持“编制前置审批”、“总量控制、动态管理”的原则,用编进人严格按程序审批,初步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调配工作流程和机制。研究出台了《济南市长清区机关事业单位科级及以下人员调配工作流程》,将编制审核作为干部调配的前置环节,明确了编制审核先行原则,切实发挥了机构编制在干部调配中的基础性、把关性作用。三是加大统筹使用编制资源的力度。结合政府职能转变、重点领域体制改革,将因重大体制机制调整、机构职能整合等精简收回的行政编制,直接纳入全区行政编制储备,实行专项管理,用于区委政府重大战略实施、重点领域体制改革以及跨区域调整所需的编制统筹。健全完善人员控制总量备案管理制度,按照标准及时核定人员控制总量、实行动态管理。
三、创新挖潜,推动“全方位”保障。探索打破编制层级壁垒,推动编制资向基层下沉倾斜,增强基层对下放事权的承接能力,缓解基层事多编少和人员紧缺难题。一是下沉编制资源。解决基层编制总量不足和结构性缺编问题,以探索建立简约高效精干的组织架构和务实高效的用编用人制度为目标,积极推进乡镇(街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明确编制下沉的数量,对规模较大、管理任务较重、编制资源紧缺的乡镇重点倾斜。改革后,基本上满足了乡镇和街道的工作需要。二是下放综合管理限。为提高街镇统筹协调能力,规范落实街镇综合管理权,在街镇设立了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配齐配强了工作力量,负责辖区内各类问题受理、事项分配、统筹调度、监督办理,实现街镇综合执法管理“一口受理、分类处理、限时办结”。同时,加大便民服务中心平台在政务服务流程及场所建设管理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建设,完善了办事指南和工作规程,将审批服务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以及人员装备下沉到基层,实现街镇内部所有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统一进入实体服务大厅和网上服务平台,做实做强街镇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和便民服务中心,建立派驻机构共同参与的联动机制,提高街镇公共服务和管理水平。三是优化机构设置。根据工作实际需要,进一步整合审批、服务、执法等方面的力量和职能,统筹机构编制资源,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综合设置街镇党政工作机构和事业单位,实行扁平化管理。改革后,街镇设置7个党政工作机构,设置5个事业单位,打破了基层干部的晋升天花板,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四、服务大局,探索“全覆盖”履职。以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着力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通过统筹调配、优化结构等方式,把有限编制资源用在刀刃上。一是保障民生领域和关键部位用编需求,充分发挥用编进人计划杠杆作用。根据区委政府中心工作和各单位的实际需要进行分配、下达计划,重点保障街镇等基层一线用编进人需求,发挥了机构编制保重点、保民生的作用,为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二是建立“急需紧缺人才用编周转池”。围绕新旧动能转换、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教育卫生等重点工作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挖掘现有编制资源,建立“急需紧缺人才用编周转池”。妥善处理严控总量和统筹保障之间的关系,优化机关事业单位用编进人工作流程,及时下达用编进人计划,保障公费师范毕业生安置、中小学教师招聘、高校优秀毕业生引进、军队转业干部和退役士兵安置、公务员招考等用编进人需求。三是创新人员编制管理方式。在公立医院探索人员编制备案管理,有效缓解了公立医院编制不足的问题,积极推动政府购买服务,拓宽政府提供公益服务渠道,在保障职能运转前提下节约了机构编制资源。
五、强化约束,实现“全链条”监督。积极推进机构编制法治化建设,坚持机构编制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法定化,强化机构编制度约束力。一是严格执行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办法。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以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管理新系统上线为契机,指导各部门对实名制信息进行维护,夯实了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基础。二是提升机构编制督查效能。认真贯彻落实《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办法》,会同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研究制定督查方案,定期开展机构编制专项督查。结合机构编制管理实际,健全完善了《机构编制领导职数台账》《机关事业单位领导职数调整台账》,将全区副处级以上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纳入台账管理,实现了对全区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配置情况的全面监督。三是健全完善长效机制。发挥“12310”举报电话作用,加大对实名制管理问题的举报查处力度,实现了监督检查的经常化、制度化。完善机构编制公示制度,通过全区机构编制网站,定期开展实名制信息公示,实现了编制管理工作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