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委编办以为基层松绑减负为核心,基于法律框架,立足基层实践,理清区乡界面,强化区乡协同,科学规范镇(街道)“属地管理”,共梳理涉及16个区级牵头部门的77项镇(街道)“属地管理”事项,持续擦亮“基层治理四平台”品牌,加快构建“县乡一体、条抓块统”协同高效治理新格局。
一、坚持加压明责,全面精准编制清单。一是夯实责任,精心部署。按照“上下一体、条块联动”要求,召开规范镇(街道)“属地管理”工作对接会,精心组织部署,深入培训答疑,细化工作措施,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属地管理”责任清单编制工作有序推进。二是全面梳理,精细审核。按照“应梳尽梳、应列尽列”原则,对照省级指导目录,聚焦镇(街道)“痛点”,突出与基层关系密切的领域,在征求各方意见建议,司法部门开展合法性审查的基础上,逐条审核把关,确保无错项漏项,共计梳理镇(街道)“属地管理”责任事项77项,其中省级目录67项,结合市区实际情况,新增宅基地管理、城乡绿化、油烟污染等热点事项10项。三是分清主次,精准定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权责一致原则,对照法律法规,牢牢把握部门法定职责中需镇(街道)协同落实的核心概念,理清部门牵头兜底之责,把握镇(街道)配合协办之责,条目式列出部门、镇(街道)职责分工,形成清晰、合法、操作性强的镇(街道)“属地管理”事项清单。
二、坚持基层减负,建立三级准入机制。一是分级准入,全面覆盖。联合推动区民政局、区委政法委、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等相关部门先后出台《关于建立区职能部门职责下沉镇(街道)准入机制的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推进村(社区)工作事项准入管理的实施方案》、《网格事项准入和退出机制实施办法》等文件,建立起全覆盖、无缝隙的“镇(街道)-村(社区)-网格”三级事项准入体系,分级明确事项准入的依据要求、申请审批流程和保障调整机制。二是同步推进,层层落实。同步推进村(社区)事项清单与网格事项清单建设,对于确需下放到基层的工作,严格审核把关。目前综合行政执法、自然资源与规划等相关部门纳入网格的事项共有22 项。三是严控总量,减负松绑。严控事项数量,杜绝随意增设,凡未纳入清单和未经准入的事项,不得交由下级承担或协助办理,防止擅自将职责任务层层下压,切实为基层减负松绑。
三、坚持拓能赋权,双向考核整体协同。一是加大基层赋权力度。强化镇(街道)对部门派驻机构人员的统筹管理,派驻人员业务工作接受派出部门领导,日常管理考核以镇(街道)为主,今年全区共有10余名派驻机构正副职负责人的任免,书面征得了属地镇(街道)的同意。二是完善双向考核评价机制。镇(街道)负责对区级职能部门派驻机构履行属地职责和群众满意度进行考核,两者分别占派驻机构考核权重的 40%和 20%,区级职能部门对派驻机构履行法定职能情况进行考核,占派驻机构考核权重的 40%,推动派驻干部“区属、镇管、镇用”。三是强化“大联动”机制。出台《关于加强镇(街道)对区职能部门职责和力量下沉管理考核的实施意见》并将此列入全区重点任务目标考核内容,将区职能部门分别按在镇(街道)设置派驻机构共4家、无派驻机构但与基层治理关系密切的建设交通、教育卫生共12家、以及其他区级部门的服务监管职责落实情况、接受镇(街道)综合指挥协调情况、实际解决成效、群众满意率等由镇(街道)进行考核,分值占全区重点目标考核的20%,倒逼部门履职尽责,有效推动了区级部门与镇(街道)整体协同。四是加强基层工作人员履职能力建设。精准摸排基层培训需求,定期组织培训,快速提升基层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确保基层接得住权限下放,托得起业务开展,管得好“属地管理”,全区各部门已累计开展培训120余次,参训达7520人次。
四、坚持清单增效,动态管理刚性约束。一是强化动态管理。因法律法规规章立改废释、机构职能发生变化需要调整清单的,经合法性、合理性审核后,由区委、区政府批准实施,保障事项准确合规。二是严格问责机制。建立首问责任制,组织开展监督和检查,将清单纳入巡察和审计监督,作为部门和镇(街道)履职、监管、问责时责任界定的重要依据。三是落实履职监督。全面梳理全区各部门涉及“一票否决”和责任状(书)签订事项,要求除中央和省委有明文规定外,一律不得新设立“一票否决”和责任状(书)签订事项。下步将根据镇(街道)“属地管理”责任清单,进一步明确镇(街道)协同的具体要求和工作流程,探索清单管理的信息公开化、流程标准化、运行数字化、办理网络化和监督实时化,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注入“强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