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组一个指挥中心。成立由区委书记、区长任组长的区社会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诉求受理、执法协调、效能督查4个办公室,在诉求受理办公室加挂镇呼区应办公室牌子,实行合署办公,实现镇呼区应事项与街镇社会治理诉求事项一口受理、同步流转。依托指挥中心,深化“镇呼区应、上下联动”机制,赋予街镇对辖区内需部门解决事项的协调权,街镇可通过区社会治理工作指挥中心对无法独立解决的复杂事项或突发事件等向相关部门“呼叫”,相关部门立即启动、快速“响应”,加强部门与街镇工作联动,及时与街镇联动解决问题。
二、搭建一个数字平台。整合“雪亮工程”、城管、安全、环保等资源,投资2600万元高标准打造“罗庄区社会治理指挥中心信息平台”,设置“镇呼区应”模块,作为上下联动的“智慧大脑”,模块能够直接显示所有事件办理情况,街镇实时的事件上报数、完成数和办结率,利用滚动词云的方式将分类占比较多的事件进行轮播展示,实现“镇呼区应”事件最小颗粒度管理;开发“数字罗庄”APP智能管理系统,通过移动终端,利用手机APP现场进行拍照,关键字链接事件标题,选定责任部门,自动定位具体位置,对事件进行简要描述,采集现场照片和视频,高效、便捷地实现线上采集、上报信息,同时工作人员可通过终端实时查看上报事件进展情况。通过“镇呼区应”模块与社会治理指挥中心信息平台的有机融合,实现问题一网收集、资源一网共享、事项一网处置、过程一网督办、结果一网反馈的“五个一网”。
三、明确一个工作遵循。将《罗庄区区镇“属地管理事项”主体责任和配合责任清单指导目录》作为镇呼区应工作开展的根本遵循,制定《罗庄区“属地管理”事项说明书(试行)》,进行任务分解,提供履职依据,明确了相关事项的责任科室和联系方式,细化了部门与街镇的职责分工,压实了工作责任。同时,启动清单动态调整机制,正在将不在清单事项范围内,但是街镇诉求较多、较集中的线杆日常专项管理等事项纳入清单按程序纳入清单中。
四、整合一支工作队伍。一是明确专职人员。将街镇安全、环保、城管等职能科室工作人员全部纳入镇呼区应工作体系,履行街镇职责,把好巡查整治第一道关口。二是扩充巡查队伍。充分利用和依托罗庄区四级网格分治的体制优势和专职网格员队伍的人员优势,将《罗庄区区镇“属地管理事项”主体责任和配合责任清单指导目录》细化分解,有机纳入街镇293名专职网格员的巡查事项清单,拓宽问题来源渠道。三是充实执法力量。从安全、环保、执法、市场监管、自然资源、司法等6个职能部门,抽调146名执法人员下沉街镇开展工作,明确部门派驻机构双重管理的体制,夯实了街镇统筹协调权,整合了工作资源、实现了解决问题端口前移。
五、优化一个工作流程。发挥天网、地网、人网“三网”作用,通过高空无人机机动侦察、中空鹰眼瞭望、低空智能设备监控、专职网格员日常巡查,专职工作人员深入排查,利用“数字罗庄”APP一键收集问题。制定快呼快应工作流程图,街镇指挥中心对网格员和工作人员上报的信息进行分析研判,街镇能够独立解决或协调派驻机构解决的,通过四级网格体系,将问题及时分流、分类处置,街镇层面无法解决的,通过“镇呼区应、上下联动”,由街镇指挥中心上报区指挥中心,由诉求受理办公室(镇呼区应办公室)流转区直有关部门进行办理或联办,通过一个事项,带动一片治理。问题解决后,上报人员验收办结,形成源头发现、层级上报、分析研判、分流交办、检查督促、结果反馈的整链条工作流程。
六、深化一个处理机制。整合工作对象、工作职能相近的部门单位,成立党建、监察、宣传、群团、经济、民生、农业、财经、社会治理、城市建设10个区级工作协调组,定期到大网格现场办公,综合研判、协调解决工作中面临的困难问题。街镇在重点工作事务上可直接与区直工作协调组对接工作,由工作协调组统筹安排,构建区与街镇“一对多、多对一”的工作体制。同时,健全完善会商协商、电台问政、限时办结、办结承诺等机制,让诉求事项快速回应真正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