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湖北宜昌市委编办把创新体制机制作为主要职责,科学谋划,统筹设计,牵头实施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等多项改革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牵头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一是全面清理,“清单”管理。对市直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前置审批事项、中介服务事项、行政权力事项等进行彻底清理,保留市级审批事项138项、前置审批事项14项、前置中介服务事项27项、行政权力事项3047项,累计取消行政审批15项,下放79项,率先晒出市级审批清单和权力清单。基本做到“清单之外无权力”。二是简政放权,夯实基层。大力推动扩权强县、扩权强区。实行县区同权,对能下放给县市的审批事项全部下放给区,将餐饮服务许可、营业性演出许可等53项市级审批事项下放给区。加大支持高新区力度,采取委托、授权等方式,将国土、规划等市级审批权限下放给高新区,实现“办事不出园区”。三是协调对接,规范运行。推进下放事项落地生根。对区级暂不具备承接能力和条件的,建立协调机制,实行过渡措施,推行差异化管理。支持高新区实施大科室制改革,加强审批承接能力建设,做到下放事项无缝对接,有序运行。
二、主导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研究制定《宜昌市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在全省率先得到省编办认可。组织制定《市政府职能转变任务分工方案》,明确了2015年至2017年的50项改革任务及完成时限、责任部门等。二是统筹推进实施。坚持先行先试,推进市县两级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实现了食药、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职能及人员整合。特别是整合质检、药检、粮油检测职能,在全国率先组建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综合平台。牵头推进卫生计生体制改革,实现卫生计生机构职能整合。推进文化新闻广电职责整合,调整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截至目前,市县两级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三是优化职能配置。着力厘清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市级政府与县级政府的关系,统筹市直部门职能配置,共整合职责7项,强化职责14项,取消下放12项。
三、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一是彻底清理规范。对市县两级事业单位进行清理规范,共撤销事业单位54家,整合115家。其中,市直整合24家,撤销15家,调整规范37家,清理规范后市直共调减事业单位32家。二是科学划分类别。坚持职责定位,统一政策标准,在充分调研沟通的基础上,拿出分类方案。全市划入行政类事业单位13家、公益一类2572家、公益二类412家、生产经营类89家。三是重新实施“三定”。按照“职责法定,权责统一,人事匹配,服务发展”原则,重新编制了市直299个事业单位“三定”规定,解决了长期以来,一些单位职责不明、不清、相互交叉的问题。
四、探索推进综合执法体制改革
一是推进跨行业综合执法。围绕加强市县乡食药执法体系建设,整合食品药品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监管职能,实现了食品药品综合执法。统筹推进城区卫生计生执法体制改革,整合市级卫生、计生执法机构和职能,实现了卫生计生综合执法。结合政府机构改革,整合文化、广电执法职能,实现了文化广电综合执法。二是推进跨区域综合执法。以问题导向谋划改革,针对黄柏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多头执法和三峡坝区景区开放后执法力量分散问题,制定出台黄柏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和三峡坝区综合执法改革方案,组建综合执法机构,实现了三峡坝区、黄柏河流域综合执法。推进高新区综合执法改革试点,组建高新区综合执法局,对高新区范围内的城市管理、安全生产、社会保障等实行综合执法。三是推进乡镇综合执法。选取部分乡镇开展“一府三中心”改革试点,在乡镇设立综合执法中心,将县级部门承担的行政执法职能以委托或授权方式,全部交由乡镇综合执法中心承担,提升乡镇治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