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江苏省启动省级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南通市紧紧抓住改革契机,牢牢把握改革方向,突出系统思维、问题导向、典型引路,全面推行“1+4”基层治理新模式,先后有如皋市长江镇、启东市吕四港、海安市曲塘镇、如东县洋口镇、通州区川姜被确定为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基本形成了“集中高效审批、强化监管服务、综合行政执法”的基层政府治理架构,加快建设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现代化新型城镇,探索形成具有南通特色的改革路径。
一是以整合行政资源为重点,实现机构瘦身、体制转型。整合组织架构。结合此次基层“三整合”改革,坚持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推行行政事业机构整合设置,将原有内设“七站八所”职能科学分类,整合归并到新设置的“一办七局一中心”的扁平化组织架构,以为民服务中心、综合行政执法局作为镇街两大“前台”,以其他职能机构作为“后台”,形成“前台为群众服务、后台为前台服务”的格局,实现由“多头行政、碎片政府”向“简约治理、整体政府”的转变。深化镇街事业单位改革,将镇街所属的其他事业单位整合设立镇街综合服务中心。通过改革,机构数量精简44.4%。整合人力资源。充分利用现有人员编制,全面打破行政事业界限,实行行政事业人员统筹使用、分类管理,按实际岗位纳入年终目标考核体系实现“同岗同奖”。 采取“竞争上岗、双向选择”机制,从全镇干部中选拔中层人员,大力充实重点岗位、重点部门人员力量,把有限的机构编制资源向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方向倾斜。优化考核激励制度,对上岗人员实行绩效考核,将工作实绩与提拔任用、评优评先、工资福利挂钩,提高工作人员积极性。完善干部交流与人才引进机制,形成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良性循环。整合三大平台。整合基层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职责,组建为民服务中心,将公安、民政、人社、自然资源、市场监管等县直部门设在乡镇的服务窗口和供水、供电、供气等民生服务窗口全部进驻为民服务中心,纳入统一管理,深化审批流程再造和政务服务创新,建立完善办事指南和工作规程,实现“一口受理、一窗通办、集成服务”。以市容市貌、环境卫生等为重点,相对集中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等领域全部或部分行政处罚权,整合县镇两级现有执法力量资源,组建综合行政执法局。综合行政执法局以乡镇名义开展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整合党的建设、网格化管理、数字城管、审批服务、“政务12345”、应急管理等信息资源和事项数据,组建镇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全面落实县级相关部门、乡镇指挥调度相关职责,乡镇指挥调度具体工作由镇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承担,乡镇相关职能部门进驻指挥中心,构建上下对应、纵横协调的工作体系。
二是以推进权力下放为核心,实现政府强身、发展转型。扩大行政管理权限。按照“能放则放”和“按需下放”相结合的原则,在逐条梳理县一级行政权限的基础上,采取直接授权或依法委托等方式,重点扩大经济发达镇在项目建设、城市管理、民生保障、安全生产等方面的行政管理权限,依法赋予其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解决试点镇责任大、权力小、权责不对等的问题。如皋市先后分三批将13个部门的1310项行政权力赋予长江镇。启东市将25个部门的518项事权赋予吕四港镇。通州区采用“确认”和“交办”赋权方式,向川姜镇赋权行政审批事项32项、行政处罚事项265项。如东县洋口镇结合自身化工产业集中的特点,承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建设行政管理等方面的330项行政处罚类权限。海安市根据曲塘镇的工作实际和承接能力,梳理形成赋权事项清单,包含行政审批与公共服务类98项、行政执法类176项。建立清单管理制度。全面梳理试点镇政府行政审批、行政执法和公共服务等事项,制定并公布镇政府责任清单、行政权力清单、行政审批事项清单、便民服务目录清单、收费目录管理清单等“五张清单”。同时,在编制清单的基础上,聚焦基层反映比较集中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城乡建设、应急管理、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制定属地管理主体责任和配合责任清单,进一步厘清县、镇两级权责边界,形成了边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依法保障的政府职能体系。落实配套扶持政策。注重统筹推进经济发达镇各项改革,赋予相同的土地、建设、财政、金融扶持政策,形成改革合力。如皋市积极支持长江镇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及农村土地占补平衡,稳妥推进土地双整治,盘活存量土地资源,同时保障长江镇财力分配高于如皋全市平均水平,土地出让金除上缴中央、省和按规定扣除相关费用外,其余均留给长江镇。启东市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用地计划指标,单独切块由吕四港镇统一安排项目,吕四港镇通过土体整理、宅基地整治、工矿废弃地复垦等所得到的指标全部留给本镇使用,对吕四港镇实行“分类管理、核定基数、超收分成”的财政管理体制,在财政收入超收返还、规费和土地出让金留成等方面向吕四港镇倾斜。海安市在财政结算体制上,明确曲塘镇民营经济地方税收分成比例比其他一般区镇高7个百分点,每年可用财力增加6%左右。如东县鼓励各类金融组织在洋口镇设立分支机构和服务网点,鼓励洋口镇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引导金融机构对洋口镇的信贷支持力度。川姜镇探索扩大村(居)自主管理权限,由镇政府与村(居)协商签订“一揽子”协议书,将镇政府行政管理中的事务性、辅助性、公益性工作逐步转移、授权、委托或者外包给村(居)承担,推动社区治理方式创新。
三是以创新运行机制为牵引,实现基层健身、治理转型。打造市域治理中枢。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全省率先建立市县乡三级指挥中心,明确“智能搜索、监测预警、分析研判、联动指挥、行政问效”五大核心功能和“全覆盖、综合性、实时化、能预警、可追溯”五大原则,实现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的集成指挥。在全市96个镇街完成指挥中心场地建设,按照“1+9”模块要求完成软件设计并全面上线运行。创新创优政务模式。按照“统一功能定位、统一服务场所、统一设施设备、统一服务模式”原则,推动县直部门基层服务窗口进驻镇街为民服务中心。洋口镇梳理82项行政审批与公共服务事项全部纳入便民服务窗口,行政审批人员全部集中办公、集中管理、统一考核。川姜镇在对32项承接事项办理条件与办理流程格式化改造基础上,变“分类窗口”为“综合窗口”,构建“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服务模式。长江镇和吕四港镇73个村(社区)全面设立便民服务站点,推动便民服务事项向村(社区)延伸。以建立“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为目标和方向,依托江苏政务服务网,将经济发达镇全部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进入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加快政务信息数据资源互认共享,打通信息孤岛,推进基层服务网点与网上服务平台无缝对接。建立代办帮办队伍,开通24小时“不打烊”自助服务,全面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探索综合执法新模式。围绕推动市域治理现代化走在前列的目标要求,以市县乡三级指挥中心为依托,以权责清单为依据,以数据资源为支撑,以执法队伍为抓手,以网格监管为基础,以配套机制为保障,建立健全综合行政执法职能体系、情报体系、指挥体系、队伍体系、制度体系,探索建立“大数据+指挥中心+综合执法队伍”新模式,推动执法能力大提升、执法流程大优化、执法体系大融合。加强网格治理力量。根据人口规模适度、服务管理方便、资源配置有效、功能相对齐全的原则和“全要素”定位,统一划分设置综合网格,将党的建设、社会保障、平安稳定、应急管理、安全生产、生态环境、城市管理、社会救助等工作纳入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范围,实现“多网合一、一网管理”。在全市网格已基本划分明确的基础上,出台《关于整合部分基层辅助力量进网格健全完善网格工作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将县乡两级公安、民政、人社等部门的辅助人员按照“应整尽整”原则全部下沉整合进基层网格,把网格员的各项经费列入市镇两级年度财政预算专项资金,提高网格员薪酬待遇,绩效工资按照考核等次确定。建立健全巡查走访机制、任务流转机制、考核奖惩机制等网格化管理服务机制,着力提升镇村治理精细化、实效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