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阜新市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改革总体完成以来,辽宁省阜新市委编办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构编制工作相关重要论述为指导,紧紧围绕“创新体制机制,服务全面振兴”主题,以优化协同高效为主线,突出激发活力、规范畅通、执行有力三个关键,着力破除难点、打通堵点,催生改革的“化学反应”取得积极成效。
一、以释放发展活力为落脚点,着力理顺管理运行机制
制度稳则改革稳,解决整合后事业单位内部运行、机关与事业单位协同配合,实现“小齿轮”与“大齿轮”顺畅运转是释放改革红利的关键。
(一)建章立制,推动机关事业优化协同高效发展。于2019年、2020年开展3次覆盖全部涉改单位的改革“回头看”调研和20余次专题调研,梳理问题469个,先后召开4次深化机构改革领导小组会和9次编委会议,针对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不畅、运行机制不顺等问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明确市直事业单位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原则意见》、《关于阜新市市直“一对多服务”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工作规则暂行办法》、《关于深化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指导意见》三份制度性文件,初步形成了涵盖市、县(区)、乡(镇)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体系。体制机制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反馈率大幅减少,事业单位工作效率和服务效率明显提升,职工对改革的信心逐步增强。
(二)创新管理举措,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围绕事业单位主责主业,通过调整隶属关系、设立分支机构、规范内部职责、探索取消行政级别等举措,使事业单位在资源共享、流程再造、人员统筹等“催化剂”作用下接连产生“化学反应”——社会保险局各险种的经办业务由原来的各险种单独闭合运行转变为多险种按流程运行的新模式,实现“最多跑一次,只进一扇门”的服务;市传媒中心(集团)整合形成了“三报一网”“三微一端”新型主流媒体矩阵;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打造政务服务一张网,并实现全省最早使用手机二维码进行疫情防控,资源、技术和人才聚合优势凸显。
二、以厘清职责权限为切入点,着力构建科学完备职责体系
聚焦构建科学完备、运行高效的职责体系目标,通过制定清单、明晰职责,确保工作职责无缝衔接。
(一)实行“清单制”,着力破除部门单位履职障碍。编制《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全市共确认行政权力事项9750项(含子项21324项),确保“行政权力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权力”。编制《人员密集场所监管职责清单》、《阜新市市场主体分类监管行业主管部门目录》,确定餐饮服务等人员密集场所监管部门职责,确保防疫“无死角”。制定《关于明确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具体意见》,厘清污水处理厂监管职责。制定《关于进一步明确我市城市建设、城市管理领域相关部门职责分工(试行)的意见》,明确13大类事项及83项具体小项职责分工,助力城市精细化管理。
(二)推动全市“一盘棋”建设,着力构建上下贯通、高效协同的市县(区)职责体系。市、区、街道“一网五平台”机构组建完成、全市各开发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全面建立、县(区)委党校机构体制全面理顺、建立了上下贯通的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市县(区)退役军人服务机构实现四级“全覆盖”。先后下发指导意见,厘清医疗保障、应急管理、森林防火、防汛抗旱等重点领域市县(区)事权划分。通过这一系列举措,最大程度的加强了全市工作整体合力。
三、以增强履职能力为着力点,着力加强机构编制资源调配
改革是一个长期优化调整的过程,通过机构编制的“杠杆作用”,促进我市机构尽早从“磨合期”进入规范运行的“快车道”。
(一)以明晰职能、流程再造推动机构职能优化高效。全面开展定岗定责定流程工作,全市党政群机关和事业单位共设置岗位17456个,梳理职能58607项,明确责任71460项,制作流程图15588张,切实推进部门职能、岗位、人员深度融合。持续优化机构职能配置,对新组建的市直22家党政机关、24家事业单位的内设机构、工作职能、编制结构从部门履职更高效、机构运行更顺畅角度进行了调配。
(二)加大机构编制统筹力度,着力保障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亟需。积极落实“人才强市”战略,制定《阜新市人才专项编制使用管理办法》,建立“人才编制池”。加大“减”和“调”的力度,保障高层次人才引进、退役军人安置、开发区人员分流等重点领域、农业、信访、统计、招商、消防、疾控等重点行业用编需求。推进议事协调机构规范运行,精简率43.2%。通过机构编制资源科学配置,更好地提升部门效能、服务全市转型全方位振兴大局。
下一步,阜新市委编办将以推进“十四五”规划为主线,突出营商环境建设、开发区体制机制调整、基层执法队伍建设等重点领域,着力研究解决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实施中的体制机制问题,巩固和深化各项改革成果,深入推进改革、管理、法定化建设“三位一体”工作格局,为实现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