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名站技术导航!

福建省漳州市委编办强化编制保障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佚名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福建省漳州市委编办坚持“健身”与“瘦身”相结合、“开源”与“节流”齐发力,从编内编外两个渠道和管理改革两个途径着手,全力破解机构编制总量控制与教育事业发展用编需求日益增长的“老大难”问题,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机构编制保障。

  一、挖潜能,积聚教育用编存量。注重从供给侧发力,通过盘活其他领域低效配置资源,为保障教育领域用编开源引流,创造前提条件。一是精简压缩机构设置,深入开源。以深化事业单位改革为抓手,持续加大“小微单位”“空壳单位”和“僵尸单位”整合力度,加大职责任务、业务流程、服务对象等相近、交叉事业单位的综合设置力度,压缩事业单位机构规模,不断做大存量盘子。二是收紧编制使用审批,大力引流。修订完善《市直机关事业单位调入人员有关规定》,规范机关事业单位用编程序,加强机关事业单位用编调研论证,突破一有新任务新情况就申请设立机构、增加编制的思维惯性和有编制就进人、有职数就使用的管理惯性,有序推动机构编制资源向教育、卫生等重要民生领域倾斜。

  二、调余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着重运用系统化管理思维,加强存量编制资源的统筹使用和管理创新力度,促进教育编制资源科学高效配置。一是加强编制调剂,保急需。针对部分主城区、新兴城区和中心城镇教师编制“先天不足”问题,注重将市直事业编制存量和在校生数萎缩较快的山区乡镇教育编制存量中调剂调配到生源增长较快或教育基础较为薄弱的主城区和中心城镇,实现教育发展与编制供给相匹配。二是实施空编统筹,激活力。针对区域之间、学校之间出现的结构性超编问题,积极引入金融存贷理念,实行“零余编”管理制度,推动教师编制在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动态调整、循环使用。对依标足额核定编制后出现结构性超编又确需补充师资力量的,由市委编办在确保全市事业编制总量不超基数、人员不超编制“双不超”的前提下,按照“一事一议”原则,统筹调剂全市存量空编向“零余编”管理的县区下达编制使用计划,做到能放能收、动态活化,破解“无编可用”和“有编无用”并存的现实难题。

  三、强管理,提升编制使用精度。坚持向管理要效益,通过精准配置资源和实施有效监管,确保有限的编制资源用在新建学校、教学岗位、急需学科。一是加强用编评估。定期组织开展教育核编工作,摸清市直中小学学生规模、班级数额、在校学生数、教师编制数,并依据学科结构、班额数量、城乡差别、教师负荷等因素,对教育领域用编计划执行、编制调配使用、人员进出等情况进行系统分析评估,重新核定编制,编制用编计划,切实提高编制投用的科学性。二是加强监督核查。以省委巡视和市委巡察反馈问题为牵引,联合组织、人社、教育、财政等部门,集中治理挤占、挪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和抽调借用中小学教师现象,确保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专编专用。同时,结合开展机构编制实地核查,联合教育主管部门对全市教育领域执行机构编制法规及政策情况进行抽查检查,对混编混岗、“吃空饷”等问题限期督促整改,最大限度发挥编制资源的使用效益。

  四、促改革,拓宽教师补充渠道。突破“就编制论编制”的思维定式,通过引入教育服务社会化改革,拓宽教育用人供给渠道。一是压减教辅岗位用编比例。积极推动学校、幼儿园的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采取教师编制配备和购买工勤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将专业教育教学范畴以外的课余课程和后勤管理等岗位纳入政府购买服务保障范围,逐步压缩使用编制的非教学人员比例,持续释放编制潜力。二是试行教师聘用“双轨”制度。积极探索教师聘用制度改革,以漳州高新区、漳州台商投资区等新发展区域为试点,通过组建教育发展集团,依托国有企业平台公开聘用编外教师,满足新型城镇化、全面二孩政策等引发的教育用人快速增长需求。同时,协调组织、人社、教育、财政等部门出台聘用教师同工同酬待遇保障办法,并预留一定比例编制,用于在岗聘用教师调任、考录,打通编外教师成长通道,确保聘用教师招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为教育事业良性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