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委编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有关政策精神,从四个方面做好“加减乘除”,提升机构编制管理质效。
一、在服务中心、保障重点领域力量上做“加法”。一是围绕加强党的建设充实力量。机构改革实施以来,按程序批准县委办公室、县委政策研究室、县委组织部等党委机构使用编制11名,用于选调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工作人员。二是围绕疫情防控救治充实力量。对在全县疫情防控一线勇于担当、冲锋在前并作出特别贡献的党员、干部和各类人员,实行编制倾斜政策,符合条件的优先落实编制,办理入编手续;同时批准使用部分事业编制,用于满足县疾控中心、3家公立医院、县医保服务中心、县公共检测中心面向社会招聘专业技术人才。三是围绕打赢“三大攻坚战”充实工作力量。从其他单位调剂6名事业编制用于从同类事业单位选调6名工作人员,以加强脱贫攻坚、生态环保、信访维稳领域工作力量配备。
二、在提高效率、规范业务办理流程上做“减法”。一是再造网上业务办理流程。针对机构修改、用编核准、人员管理等不同的业务类型和专业程度,综合设置“具体工作人员第一岗受理、股室负责人第二岗审核、分管领导第三岗审核”的业务办理流程,明确要求网上能办尽办,对于具备网上办理条件的机构修改和上(下)编业务,一律在综合业务管理平台上提交、审核、办结。二是精简线下业务办理材料。对于确需线下办理的业务,列出申报材料清单,提供有关材料模板,能提供电子材料的不提供纸质材料,进一步精简申报材料。比如,对上、下编工作,精简了原来需要提供的任职或退休文件依据。三是压缩办理时限。明确工作职责和时限要求,推行“网上办、马上办、集中办、我来办”的四办工作法,压缩办理时限,提高办理效率,比如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将承诺期限由以前的一个月压缩为现在的一周,力求让单位不跑路、少跑路。
三、在严格管理、提高编制工作质效上做“乘法”。一是建立制度机制。《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颁布后,该办深刻学习领会精神、结合实际对编委规则和编办细则进行修订,对编委和编办的权限、议事程序进行了规范。同时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该办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若干规定》印发全县机关事业单位执行,对机构管理、人员编制管理、干部职数管理、制约机制、监督检查以及工作纪律,均作出了明确的、操作性很强的要求和规定。二是建好管理台账。依托机构编制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健立完善机构、人员编制、领导职数、内设机构4大类纸质和电子台帐,除方便平时查阅、统计、分析外,当台账中出现超编、满编和空编数较小的情况时,及时预警,实现“线上可查询、离线可翻阅,超编可预警”。三是强化系统运用。该办积极组织机构编制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各终端管理员进行平台操作培训、交流,以实际操作为手段,通过比较新老系统的功能差异,掌握新功能、新架构和新流程,突出对机构管理、人员管理、文件管理等常用功能的适时培训。对平台操作运用有疑问的,依托“谷城机构编制之家”QQ群随时提问、随时解答、共同交流。四是适时更新数据。该办对平台数据实行动态管理,适时对平台中机构、编制、人员、职务职级等条目信息进行更新;同时结合每年1次的机构编制监督检查,重点对平台数据进行核对、修正,确保平台数据真实、准确。
四、在沟通协调、解决反映突出问题上做“除法”。一是着力解决改革产生的历史遗留问题。经过调查研究和多方征求意见,积极整合机构,成立县种子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妥善解决县农业农村局所属种子公司改革遗留问题。针对前几年社会关注度较高的退役士兵安置遗留问题,先后多次邀请相关部门召开协调会,达成一致意见,于2019年专门提交编委会研究,将2011年11月1日之前入伍、之后退伍未安置到位的27名退役士兵全部安置到位,彻底解决了社会关注度较高、敏感的涉军历史遗留问题。二是着力解决社会反映较为强烈的问题。针对机构改革后民政部门和卫生健康部门对老龄工作职能职责分工理解不透彻和机构调整等原因产生的老年优待证办理工作出现断档的问题,该办严格按照机构改革精神和“三定”规定情况及相关文件进行综合研判和解释协调,将此项工作理顺到卫生健康部门办理,保证了老年人的福利得到及时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