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州相城区从明确为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省级全域试点以来,积极构建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机构重构和信息建设为支撑,以审批服务、综合执法、网格治理和属地管理为驱动的“一核两翼四驱动”的改革新模式,扎实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一核”辐射,把牢党建引领新方向
一是突出政治引领,坚持党管方向。在擦亮党建先锋“365”行动特色品牌的基础上,运用“党建+”方法,充分发挥党建书记项目效应,把党的初心和使命融入改革中,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二是突出政治站位,坚持党管干部。重点抓好领导班子这个“关键少数”,设立改革工作专班,全面落实党(工)委主体责任,确保推进有力度。充分发挥党员干部这个“绝大多数”,推行党员进窗口、进网格、进企业,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升群众“获得感”。三是突出政治功能,坚持党管阵地。抓好学习教育阵地、舆论宣传阵地和组织管理阵地,实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
二、“两翼”支撑,构建精简高效新机制
(一)以机构重构为助推器,基层构架更精干。一是机构限额分类定。坚持总量控制原则,区分乡镇、街道、开发区代管街道等不同类型,各镇(街道)综合设置6~8个职能机构。二是精干高效统一设。坚持刚性约束原则,整合归并现有职能机构,统筹设置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局、财政和资产监督管理局、建设管理局、社会事业局、行政审批局、综合行政执法局、集成指挥中心。三是因地制宜灵活设。坚持柔性指导原则,各镇(街道)在限额内自主设置或挂牌招商局、农村工作局等机构,实现特色机构服务特色发展。改革后,全区涉改镇(街道)职能机构均由过去30多个精简至8个以内,平均精简率达80%,行政效率大大提升。
(二)以信息建设为加速器,基层管理更高效。一是上下联动、区镇集成,创建综合平台。区镇(街道)同步组建集成指挥中心,建设一体化平台,镇级平台综合设置党建引领、审批服务等6大模块,实现与区级平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二是左右联通、数据集成,夯实治理根基。坚持数据“无条件归集,有条件使用”原则,充分整合区域内人口等基础信息,主动接入党建、综治等五大类数据系统,打通“信息孤岛”,实现信息互联共享;畅通“信息汇聚—分派处置—跟踪监督”渠道,实现管理数据全掌握、情况报知会说话、指挥处置更高效。三是条块联合、智慧集成,拓展功能应用。充分运用物联网、智慧部件等技术,实时跟踪重点工作,建立重点工程、项目、党建的“一图解析”,打通重点领域管理“脉络”,实现全域化管理。建设数据分析系统,通过周研判、月分析,推动“部门业务数据”向“政府数据资产”转化,实现分析预警早知道、领导决策更科学。
三、“四驱”发力,打造基层治理新格局
(一)优化便民服务,一个窗口惠民生。一是承接事项标准化,“一增一减”提效能。事项下移“增服务”:梳理审批服务事项41项,精准赋权后,“示范型”和“标准型”为民服务中心可直接办理审批服务类事项不少于250项和199项。同时,探索镇(街道)服务法人,村(社区)服务自然人模式,镇、村两级便民服务中心错位发展,推动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优化流程“减时间”:制定事项“全流程”标准化服务指南和“一条龙”业务指导手册,审批服务时限压缩50%以上。二是对接平台标准化,“一厅一网”双联动。建设标准化实体大厅:统筹推进中心标准化建设,实行统一标识、统一取号、统一管理和统一考核;坚持“一窗办理?全科服务”模式,各镇(街道)窗口精简率50%以上,人员精简25%以上。健全标准化网上系统:在全市率先建设区镇村三级联动相城政务服务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一网通办”功能,建成“线上线下、一网通办”服务体系。三是延伸服务标准化,“自助代办”全覆盖。自助服务一键办理:在全省率先全面启用镇村两级24小时自助服务大厅,提供无房证明打印、市民卡圈存等服务,落实“15分钟”便民服务圈。代办服务一站办理:推进村(社区)便民服务点和网上服务站点全覆盖,可直接受理60多个民生事项,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百米”。
(二)深化综合执法,一支队伍解民忧。一是职能整合,执法权限清单化。在区级层面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分区镇(街道)执法边界,梳理执法事项284项,积极推动执法关口前移、重心下沉。二是人员整合,执法范围片区化。遵循“重心向下、综合执法、分片包干”工作要求,各镇(街道)划分3—4个执法片区,所有执法人员下沉网格,落实网内巡防我负责、网外执法我有责、全域监管我尽责、出了问题严追责的“四责”机制,做到执法力量“一杆子插到底”。三是制度整合,执法队伍专业化。采取“全科集训、多岗轮训、互学互训、实案组训、以考促训”等方式,严格落实执法案件评价积分和执法队员淘汰换岗制度,建成一支全能型执法队伍。
(三)细化基层治理,一个网格暖民心。一是党建网格深度融合。聚焦“网格微治理”构筑“基层大平安”,织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立体多维”的服务大网,实现网格全覆盖;落实网格长与支部书记“一肩挑”,所有党员入网参与服务管理。二是治理执法双向联动。在形成“分块到人、清单到网、处事到点”工作格局的基础上,强化网格治理防范和应急处变能力,做实协同共治微循环。同时,针对疑难执法问题,坚持“网格吹哨、机构报到”,实现社会前端治理“721”目标。三是协作配合闭环处置。依托一体化平台,推动跨部门、跨区域社会治理联动响应和协作,探索走开“上下联动、网格传动、政社互动、智慧迅动”的方法路子,推动社会治理由点状向网格、条线向集成、被动向主动转变。
(四)强化资源下沉,属地管理顺民意。首先,创新财政派出机构管理属地化。按照“一级政府一级财政”原则,在明确区财政局派出分局由区财政局委托属地管理、区财政局负责业务指导和监督的基础上,各财政分局与属地财政和资产监督管理局合署办公,统一行使各镇(街道)国有(集体)“三资”监督管理相关职能,实现统一集中监督管理。其次,创新辖区学校医院管理属地化。除区直属学校和医院由业务主管部门管理以外,其他中小学校和医院(卫生院)均由属地管理,同时,进一步厘清管理权限,明晰权责边界,明确业务主管部门负责总体规划、指导监督、统筹协调等工作,镇(街道、区)对学校、医院在党建、财务、干部等工作上负主体职责,实现管理资源下沉。第三,创新基层站所管理属地化。按照“权力下放、权责一致”原则,及时将水务站、动物防疫站和交管所划归属地管理。进一步厘清基层站所与属地政府职责边界,合理划分事权,确保基层权力给基层;严格落实“编随事走,人随编走”原则,人员、编制资源全部下沉,确保基层事情有人办;同时,严格落实“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原则,及时划转相关资产,确保基层事情基层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