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建立职责明晰、有效承接的源头管理机制。按照“两个见底”工作要求,锁定平安综治、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食药安全、劳动监察、生态环境等六大重点领域,梳理重点场所及重点对象日常巡查任务清单;以“下得去、接得住”为底线,梳理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应急管理、公安等部门派驻机构或委托下放的执法权限,明确站内可履行的执法事项清单;以规范化建设标准为依据,明晰站内专职网格员、乡镇(街道)选派人员、职能部门派驻人员等人员的岗位职责,强化源头管理。
二是建立全域覆盖、实时联动的巡查发现机制。充分发挥网格员在包干区域内的“探头”、“触角”作用,每天定时定量走访片区走访巡查,及时发现、上报各类基础信息、问题苗头、安全隐患;建立职能部门派驻人员联合巡查机制,综合执法、市场监管、应急管理、公安等职能部门工作力量每周至少两次联勤联动,开展联合巡查和联合执法;依托基层治理综合信息平台,积极整合利用“雪亮工程”、“数字城管”等公共安全监控资源,对管辖片区实行全天候全覆盖无障碍巡查,实现基层治理从末端执法向前端主动预防转变。
三是建立分层分类、条块协同的高效处置机制。对于网格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的小隐患、小矛盾、小问题、小苗头、小诉求等,属于简单事件的,由网格员即刻处置化解;对于网格员无法解决、相对复杂的问题矛盾,特别是牵涉多个职能部门的,由片长负责牵头协调,相关职能部门派驻人员协同查处;对于片区无法解决的重大疑难问题,通过平台及时上报至乡镇(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室,由乡镇(街道)统筹协调解决。若乡镇(街道)层面无法处置,则及时上报区综合信息指挥中心,由区指挥中心协调区级有关部门“上下联动,共同解决”。
四是建立考评结合、奖惩分明的长效管理机制。依照职责清单,结合规范乡镇街道“属地管理”工作推进,调整设置乡镇(街道)、村(社区)考评指标,降低事件办结率指标的权重,提升上报事件质量的考核权重;改变现有“上考下”单向考评模式,对区镇协作的工作实行捆绑考核,通过公开评议、问卷调查、电话回访等方式,广泛组织群众对问题处理结果进行评价;探索建立片区工作绩效考核奖励办法,由属地党委政府综合考量网格员、乡镇街道及部门派驻人员的工作绩效,提出考核奖励及整改问责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