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光明区坚持党建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重点通过织密“三张网”,探索基层治理“光明模式”,全力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
(一)织好“党建网”,筑牢基层治理基础。坚持加强和巩固党的领导,切实在强基层优服务上下功夫。一是完善党群服务体系。以设立街道党建工作办公室为契机,统筹推进辖区党群服务阵地建设,在社区小区、园区商场、医院学校、建筑工地等人流密集地,建成改善80个党群服务中心(站点),并以此为基础,组建政务、法律、教育、健康、文体、社会、人才、公益服务等8个分联盟,推出“1+8”党群服务联盟体系,形成100项“服务清单”,合力打造群众身边的“服务超市”“15分钟服务圈”“一站式服务台”。二是推行“全科网格”建设。将原基础网格、25类专业网格,逐步整合成综合性“全科网格”,每个网格成立一个网格党支部,统筹格内事项,整合优化队伍职能。同时,统筹考虑街道体制改革事权下放情况,将工作细化到网格,将各类力量下沉到社区,推动实现“多网合一”“一岗多能”“一员多专”,破解多头管理、频繁检查、重复执法等扰企扰民难题。
(二)织好“共治网”,汇聚基层治理合力。推动街道综合治理委员会、公共服务委员会等议事协调平台建章立制、有效运转,统筹辖区各类治理力量,实现由党组织“公转”带“自转”有序运转。一是构建群众诉求服务体系。突出“诉求服务在身边、矛盾化解在源头”,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全覆盖搭建246个群众诉求服务实体大厅(站),整合全区行政、司法、社会等力量,动员辖区楼栋长、网格员、门店长等14类群体,组建3.6万余人的平安员队伍。二是推动多元共治。大力培育社会组织,已孵化社会组织331家,各类“协会”“基金会”“义工联”走上治理前台。比如在社区引入律师事务所等专业服务力量,打造“500米公共法律服务圈”。同时,大力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在两新领域打造“爱心专列”“红店领航”等一批优质品牌,在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三是加强群众自治。倡导发挥物业、业主委员会力量,推动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打造30多个居民服务驿站,搭建“民情诊所”“家庭顾问团”等群众议事平台,组织居民定期召开恳谈会、议事会,让原住民、外来人口在议事活动中不断加深感情,有效增强基层群众自治活力。
(三)织好“智慧网”,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利用大数据做好基层治理分析研判,强化数字政府技术支撑,进一步提升工作效能。一是智慧治理实时掌控。建立“智慧光明?统一分拨可视化平台”,优化群众诉求事件管理、巡逻管理、可视化指挥调度等功能,通过“AI+视频”技术,实现智能分析、辅助研判、即时分拨,全区基层治理事件办理时限缩短70%,大幅提升治理事件处置效率,基本实现矛盾隐患“发现即化解”。二是智慧服务协同联动。打造“民声云”综合服务信息平台,汇聚5大民声信息等渠道,覆盖全区各职能部门及一线网格员,以“一朵云”承载全渠道民声信息,建立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协调督办各单位积极回应群众呼声,实现服务全覆盖、全联动。三是智慧系统优化升级。推动城市管理、政务服务等各类平台“应通尽通”,打造“光速办”服务品牌。在群众诉求服务站引入司法在线确认系统,建设在线司法确认室46个,为居民提供远程法律服务,实现矛盾调解协议当场申请、当场确认、当场送达,减轻群众诉累,变“群众奔波”为“数据跑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