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广范围“回头看”,推动“子落盘活”。坚持“一盘棋”思想,将党政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以及规范“属地管理”、完善权责清单等全部纳入 “回头看”范围,着力巩固和扩大机构改革成果。制定“回头看”要点,围绕4大方面、12项具体要求,采用自查评估和实地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先后深入市县60多个部门、单位,抽查各项改革任务落实情况,及时督导整改。同时,为进一步严肃机构编制纪律,强化编制就是法制的意识,举办《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专题讲座,全方位抓好宣传解读、培训研讨,提升全市机构编制工作水平。
二、深层次“查问题”,推动“有的放矢”。坚持问题导向,靶向“化学反应”,全方位查问题、究根源、谋路径。一方面,“问计运动员”。对部门协作分工、内部业务运转、审管衔接配合等深度融合问题,有针对性开展调研,访谈部门、单位主要领导和科室负责人,全面细致了解实际运行遇到的困难,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研究破题路径。另一方面,“问计裁判员”。认真梳理“市长信箱”“12345热线”和各系统门户网站、热线等渠道群众诉求,对综合执法、审批服务、一次办好等改革情况,有针对性征求群众、市场主体等服务对象意见,找准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分析,借鉴省内外有关经验,制定对策措施,确保整改工作取得实效。
三、精准化“补短板”,推动“流程再造”。坚持目标导向,针对共性问题,综合精准施策,再造五大流程,集中破解难点。
一是推动部门内部“流程再造”。针对部分机构职能人员融合不充分,选择整合力度最大、涉及人员最多的市场监管局等4个部门为试点,制定部门履职清单,依据部门“三定”规定和权责清单,进一步细化内设科室分工,优化工作流程,推动人、岗、责对应匹配和有机统一。
二是推动部门之间“流程再造”。针对部分领域职责边界划分不清晰,按照优化协同高效原则,逐项进行理顺,并举一反三,编制部门职责边界清单,建立部门协同配合事项清单制度,先后理顺了23个部门、37项重要职责分工,打通部门协作配合的“堵点”。同时,制定《部门职责分歧协商办法》,明确部门主动协商、编办协调、监督检查等关键环节具体流程和要求,推动部门履职尽责。
三是推动属地管理“流程再造”。针对规范“属地管理”上下联动不畅问题,建设覆盖市县镇三级政府476个部门、单位的“威政钉”系统,将“属地管理”事项纳入平台,打造“平台发起—协调联动—全程督办—结果反馈”的闭环流程,完善“钉办”事项全过程考评机制,由下级对上级进行评价,充分赋予基层镇街统筹权,推动基层治理由镇街“单打独斗”向市县镇三级“协同作战”转变。全市共有“钉办员”495名,平台累计受理基层“钉办”事项20余件,全部得到及时响应和有效解决,
四是推动议事协调机构管理“流程再造”。针对议事协调机构臃肿问题,对照省级议事协调机构,按照“精简效能、从严控制”原则,加大清理规范力度,拟定印发《关于规范市级议事协调机构管理的通知》,明确其设立、调整、撤销等工作程序,严肃机构编制纪律,着力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同时,统一规范议事协调机构工作制度,明确职能定位,完善议事规则、工作细则,定期报送工作开展情况,确保充分发挥组织领导、统筹协调、督促指导等作用。
五是推动机构编制管理“流程再造”。针对机构编制数据资源不能互联共享、信息化利用率不高问题,指导荣成市探索研发机构编制人员经费共用信息管理平台,实行一个平台、一套数据、一个链条,充分发挥实名制管理数据唯一性、实时性、准确性的优势,实现编办、组织、人社、财政四部门系统数据的互联互通。自平台应用以来,先后核查机构编制数据18万余条,规范修正人员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所在单位等差异数据874条,办理增人、减人和用编计划业务200余项,办理时间缩短50%以上。
四、大力度“抓落实”,推动“落地落细”。坚持结果导向,强化统筹协调,抓好整改提升。一方面,上下联动抓整改。将整改落实情况,纳入市委督查范围,统一调度督导,统一检查验收,形成了市委市政府统筹,各部门齐抓落实的格局。另一方面,压实责任抓落实。制定“回头看”对策建议落实清单,对8个方面的突出问题,22项具体整改措施,逐项细化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实行销号管理,确保了各项整改措施落地落实落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