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河南省开封市47个市党政机构已全部完成组建挂牌、班子配备和职责编制划转,人员转隶、部门“三定”工作正稳妥推进。
一、 做细活,出实招,环环相扣
澄清一个底数。组成专班,从历史沿革、职责、编制、领导职数、内设机构等方面,对市直党政机构和所属事业单位进行全面梳理,为机构改革准备了基础数据。
算好二笔帐。按照职责法定的原则,对各党政机构的职责一一梳理,算清职责帐;按照内设机构设定情况,将职责和编制进行对应,算清编制帐。
做好三件事。一是弄清历史遗留问题。对历次机构改革中遗留下来职责交叉、边界不清、空白地带等问题,一一列清,标明出处,拿出解决的初步意见,征求相关单位的建议,综合后形成解决预案。二是科学测算转隶数据。对改革涉及的45个部门职责在单位(内设机构)中所占份额的比例,对应计算出相应的编制数,形成职责和编制划转台帐,在充分协调沟通和反复修改后,形成方案。三是按照限额推算领导职数。对原党政机构和《方案》明确的机构进行职数的模拟,拿出新机构领导职数的初步预案,对与方案不一致的职数全面“清理”。
抓好四项工作。一是按照“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的原则,拟定了职责划转和人员转隶的原则,下发了47个党政部门职责划转和人员转隶《通知单》。二是明确职责编制人员转隶的工作程序。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按照“分管领导负责,划入部门为主,划出部门配合,协调小组办公室监督交接”的程序,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对转隶工作组织实施。三是协调整体划转。拟定了部门和内设机构整体划转的实施方案,确保了职责编制人员整体划转稳妥有序、新组建部门能及时开展工作、整合部门人员编制增减科学。四是事业单位改革同步推进。改革中对市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全部将行政职能划入行政机构;对名称中带有“局、委、办”的事业单位进行了更名;对主管单位调整和职责划转的事业单位变更了隶属关系。
二、 早谋划,下真功,扎扎实实
制定一本手册。编印了涵盖中央、省关于“三定”规定制定的有关要求、“三定”规定制定的原则、注意事项、与权责清单有机衔接应把握的原则和工作程序,以及机构改革相关规定等内容的“三定”指导手册,加强对市直各党政部门和县区具体指导。
搞好一个培训。围绕“三定”的构成、内容以及起草过程中职责表述、表述顺序、用语规范、内设机构等,对市直党政部门和县区编办的分管领导、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专题培训,确保“三定”起草中少走“弯路”。
下发一个模版。按照中央和河南省编办的规定,印发了新版“三定”规定模版,使各党政部门在起草中“有版可循”、规范统一。
统一审核标准。明确了“三定”规定对接审核的工作程序和要求;职责相近科室合并,政府部门将审批职责集中,设置“行政审批科”;综合科室和科室挂牌从严掌握等具体规定。明确了“三定”规定审核的“三上三下”审核模式,确保“三定”工作扎实稳妥。
三、抓县区,带乡镇,三级联动
在推进市级机构改革同时,探索推进乡镇、街道机构改革。根据中央关于建立简约高效的基层治理体系,实行信息化、网格化管理、一支队伍管执法等要求,探索推进了“互联网+基层治理”试点改革,牵头制定了全市“互联网+基层治理”规划,在全市10个县区、2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搞试点,建设“一中心四平台”。建设一个综合指挥中心,统筹综合治理、综合执法、便民服务、综合监管四个平台,统一汇入“互联网+政务服务”信息平台,用信息化手段,整合乡镇、街道行政资源,把过去碎片化的机构纳入一个有机整体,加强乡镇的管理、服务和执法力量,有效推动县区级部门联动,让“基层吹哨、部门报到”的理念变成现实。目前,试点的“一中心四平台”已全部建成。各方面数据汇集有序展开,纵横向联动的工作机制初步形成,乡镇、街道、社区的全职网格员经过选聘培训后上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