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坚持以机构编制政策法规为遵循,以管住管好用活机构编制为导向,以提升机构编制资源使用效益为目的,在严守“两条红线”等四个方面下功夫,切实筑牢了机构编制工作基础。
在严守“两条红线”上下功夫,维护编制刚性约束。工作中,严格执行2019年党政机构改革时省下达的机构限额和2020年省委编办核准、批复的编制总额“两条红线”。在严守“机构红线”方面:一是严格执行省、市批复的党政机构改革方案,按照确定的机构限额设置党委工作机构、政府工作部门和直属事业单位;二是严格按照“撤一建一”、“撤多建一”原则,统筹涉及民生保障领域和事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事业机构设置;三是积极探索对同一部门在乡镇设置两个以上事业单位,履行相同或相近职能却分属不同部门事业单位,以及小、散、弱事业单位的整合、撤并。在严守“编制红线”方面:一是严格按照省委编办批复的行政、事业和工勤编制限额,从严核准用编;二是着力消化超编人员,积极推动行政机关不符合公务员身份人员、事业单位超编人员到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任职;三是积极调整优化行政编制资源配置,2019年党政机构改革时,从“四合一”市场监管局核减103名行政编制调剂到县直超编的行政机关;四是做好思想工作,鼓励工作年限满30年的公务员提前退休,把财政供养人员稳定在编制限额内。
在建好“三个台账”上下功夫,提供决策参考依据。按照“精细管理、便捷查询”原则,依据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三定”规定和其他机构编制文件,研究、建立电子台账(1套)和手工台账(2本),并定期对台账内容和数据进行更新。电子台账主要依托湖北省机构编制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建立,从严审核录入数据,适时动态调整更新,定期检查维护数据,每月底导出一次全县机构、编制和人员数据,进行存档备查。手工台账包括:①《谷城县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统计台账》,主要以2019年党政机构改革为时间节点,将机构挂牌(合署)情况、机构规格、机构分类、人员编制数、内设机构、领导职数和主要历史沿革等信息录入统计表,并将“三定”规定、其他机构编制文件等印证资料附后;②《谷城县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落编情况登记台账》,主要将2007年以来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办理编制实名制登记的编制凭证基本信息统计汇总、打印装订成册,之后办理编制实名制登记的随办随登,做到不重不漏。3个台账全面覆盖机构编制日常管理各项数据,为编委领导决策提供第一手详实依据。
在打好“四招拳法”上下功夫,提高编制资源效益。一是结合体制机制改革打好编制“回收”拳,结合党政机构改革、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等,回收一部分行政、事业编制,为统筹调配执政资源提供“源头活水”。二是结合职能任务增减打好编制“调整”拳,对近年来任务增加的单位,特别是改革后职能增强的单位适度核增编制,对于职能减弱的则适度核减编制。三是围绕保障中心工作打好编制“倾斜”拳,结合优化营商环境,倾力提供产业服务保障,专门设立项目落地服务中心、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等事业单位,编制优先调剂,人员优先从同类超编单位择优选调。四是围绕“养人”向“养事”转变打好“严管”拳,能够通过向市场购买服务解决的坚决不设机构,实现从“养人”向“养事”转变,比如为化解医疗经办服务体系、乡镇人社中心人员和寄宿制学校后勤人员编制紧缺的矛盾,专门核准、使用一批公益性岗位予以解决。
在严把“五个关口”上下功夫,提升编制管理水平。一是严把用编审核关。机关事业单位进人前,必须向机构编制部门申报用编计划,机构编制部门严格按照“超编单位只出不进或出多进少、满编单位先出后进、空编单位适度控制进人比例”的原则,从严核准使用编制。二是严把联动审批关。加强与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协作,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调整,必须向机构编制部门提出申请,机构编制部门邀请组织、人社、财政部门进行档案联审,审查合格后再提请编委会议集中研究。三是严把“不见面审批”关。依托湖北省机构编制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将机构管理、编制调整、人员上下编等传统业务由线下办理转为线上“不见面”办理,提高审批效率,视业务类型和专业程度,综合设置网上“不见面”办理流程。四是严把实名制登记关。先后印发《关于规范全县编制实名制登记呈报工作的通知》《关于改革后在全县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深入推进编制实名制登记工作的通知》等规定性文件和登记材料清单及模板,对全县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实名制登记工作进行规范和部署。五是严把监督检查关。严格遵守机构编制工作政策和法规,机构编制、组织、财政、人社部门每年定期开展一次监督检查,对全县机关事业单位进行联合审查;与经济责任审计、政治巡察挂钩,在审计、巡察中发现机构编制违纪违规问题;还结合选人用人专项检查、领导班子实绩考评、其他专项检查等,加大对机构编制违规违纪问题的查处力度,坚决维护机构编制工作的严肃性、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