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南通通州区委编办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区关于优化完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各项部署要求,通过推进“五全”建设,打破部门之间的行政壁垒,统筹各个部门建立直接对接群众的综合服务平台与快速响应机制,形成基层治理的合力,提高行政资源利用效率。
党的建设全覆盖。一是推动“党建+网格”。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面覆盖”的原则,将把党支部灵活设置在网格上,形成了镇(街道)党(工)委为龙头,村(社区)党组织为主体,二级党支部为纽带,党小组长兼任网格长、党员中心户兼任网格员的基层组织格局。二是坚持“党建引领”。旗帜鲜明地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组建党群工作局,增挂党建工作办公室牌子,设置组织员、组织干事等职位,夯实党建工作基础。以构建科学有效、运转顺畅的基层治理工作机制为关键,用好用活各项活动载体,将党的建设贯穿基层治理、保障基层治理、引领基层治理。三是推进“区镇共管”。组织部门全程审核把关,参与组织考察、研究决定等选任环节,提高定编村干部财政转移支付标准,打通选聘上升通道,极大激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在推动乡村振兴中担当作为、干事创业。
为民服务全科化。一是精准下放事权。着眼基层急需,将审批服务事项向镇(街道)下放、公共服务事项向镇(街道)延伸、便民服务事项向村(社区)下沉。二是推行集成服务。按照“应进必进”“能进必进”的原则,推动公安、民政、人社、市监等部门基层服务窗口和税务、供水、供电等民生服务事项全部进驻镇(街道)为民服务中心,基本公共服务事项进驻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形成“集中办理、一站式办结”模式。三是延伸政务服务。充分考虑向基层延伸布点,通过争取上级支持、本级专项采购等方式,积极为镇(街道)为民服务中心提供相关的自助服务设备,建立代办帮办队伍,全面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切实提升基层群众的获得感与满意度。
综合执法全能型。一是依法赋权。通过赋予镇(街道)行政执法主体地位,将基层有需要、接得住的市容市貌、水利、农业农村、环境卫生等120项行政处罚事项及配套行政强制措施下放,有效解决长期存在的“看得见管不着”问题。二是下沉力量。积极推动区域执法职能整合和执法重心下移,进一步提升镇级综合执法能力,下沉人员与镇、街道原有城监执法力量和安全生产监管力量形成合力,协调配合市场监管、自然资源等执法机构在镇(街道)范围内开展联合执法,实现区域“一支队伍管执法”。三是完善机制。制定出台《关于规范镇(街)综合行政执法处罚案件办理流程的通知》,对镇街道赋权后综合执法运行机制、日常规范执法、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建设等做出明确,确保基层赋权后能够有效承接,执法依规合法。
网格设置全要素。一是优化网格。根据“人口规模适度、服务管理方便、资源配置有效、功能相对齐全”的原则和“综合网格+专属网格”的思路,全区综合网格由1867个减少至1098个,专属网格由971个减少至894个,实行统一编码、统一管理。二是实化职责。在流动人口管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农村聚餐“一条龙”管理、非法金融活动排查的基础上,按照“成熟一项、准入一项”的原则,将党的建设、平安稳定、社会服务、城镇管理、应急管理、生态环境等分步纳入网格事项。三是强化力量。印发《关于整合辅助力量进网格的通知》,配强配齐网格工作人员,并分步整合其他力量入网,将外来人员协管员、城管协管员、数字城管监督员等转岗至网格员,全力打造一支专业化网格队伍。
联动指挥全流程。一是优化整合数据管理职能。整合区“12345”政府公务服务、网格化管理以及数字城管等相关部门的职能和机构,设立镇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镇(街道)同步推进镇级现代化指挥平台建设,具体负责联动指挥,建立线索发现、上报、派单、处置、反馈、考核的全流程工作机制。二是建立数据共享交换机制。打造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制定出台《通州区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实施方案》,采取多种方式整合专网系统,打通信息端口,做到“数据共享是常态、不共享是例外”。三是建立双向考核评价机制。探索双向考核机制,对指挥中心履职情况进行跟踪评估,优化配置机构编制资源;对各部门事项处置、反馈情况进行跟踪考核,反馈情况与全年综合绩效考核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