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通区街层级壁垒和街道部门间壁垒,解决好“基层责大权小”“看得见管不着、管得着看不见”等基层治理问题,达到“基层事情基层办、基层权力给基层、基层事情有人办”的目的,2020年6月,云南省、昆明市明确在五华区龙翔和丰宁街道“以健全机制的方式”开展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省级试点工作。五华区高度重视,勇于探索,积极建立“一枚印章管审批(服务),一支队伍管执法”工作机制,以“党建引领、街道吹哨、部门报到”为抓手,通过“部门集合、力量集聚、管理集成、数据集中”,让审批服务、执法权限和力量向基层延伸和下沉,通过近9个月的实践,使基层审批服务和综合执法水平得到有力提升,城市治理效能和人民群众满意度得到显著提高。
一、五华区的试点改革做法
(一)精准施策,确保组织架构到位。建立健全改革试点2+8的工作机制,“2”即《五华区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部分改革任务试点工作方案(试行)》、《五华区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任务清单》,“8”即《联席会议制度》、《街道职责准入制度》、《公安力量常驻街道工作机制》、《市场监督管理联合执法工作机制》、《街道职责准入实施工作方案》、《街道为民服务中心、社区为民服务站“互联网+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为民服务体系进驻政务服务事项清单》、《“一支队伍管执法”行政执法事项清单》一系列配套制度。通过推动重心下移,为街道明责亮权、赋权增能,初步构建了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机制。
(二)打造平台,确保基层管理高效。一是构建了三级联动为民服务平台。加强社区为民服务站建设,全区99个社区的综合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建起以五华区政务服务中心为龙头,以10家街道为民服务中心为主体,以99个社区为民服务站为支点的三级为民服务平台,并联通省政务服务标准化管理平台和“一部手机办事通”,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两家试点街道进一步延伸政务服务,切实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龙翔街道把就近办事项集合,将街道为民服务中心分设为东、西两个片区,加快了社区接件到中心转办的速度。丰宁街道在“丰宁小微”微信公众号开设端口提供办事预约功能,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二是构建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平台。贯彻落实五华区《关于“党建引领、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的实施方案(试行)》和《关于落实“党建引领、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推动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平台实体化运行的实施方案(试行)》,建立区级和街道两级综合执法平台,实现同步一体运行。区级综合执法平台设在市网格中心五华分中心,履行综合执法协调职责;街道综合执法平台设在“街道综合治理中心”,采取“1+3+N”工作模式组建和运转:“1”即一支综合执法队。“3”即街道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中队、派驻街道的市场管理所、辖区公安派出所。其中,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中队整体由街道管理,市场管理所和派出所安排2名及以上在职在编人员常驻,实行双重管理。“N”即其他行政部门,实行“挂牌进驻”的方式,按照“吹哨”“报到”的有关程序和要求,开展综合执法工作。两家试点街道在此基础上,大胆探索,进一步凝聚综合执法合力。丰宁街道建立综合执法联勤工作机制,将街道城管执法中队,及水务、消防、安全、流口等其他执法资源整合,由综合执法队统一管理。龙翔街道发挥街道综合治理中心作用,组建专班常驻,开展联合执法。三是构建了城市治理网格体系。建立城市管理“一张网”工作体系,全区党建、综治、城管、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创建等18类网格融合成“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网格”,网格管理划分为四级,全区为一级总网格,10家街道为二级网格,99个社区为三级网格,328个小区、楼栋、村组等为四级管理网格。对应建起了一支由城管执法+环卫+市场监管+社区民警+社区工作人员+网格监督员+各单位企业联络员组成的“七员入网”工作人员队伍。四是构建“大数据+综合指挥”新模式。五华区实行数字化社会管理模式,于2017年成立市网格中心五华分中心作为全区城市网格化综合监督管理指挥调度平台,对基层发现的问题进行线上流转、监督办理,通过监控网格,把控全区重要场所、重点路段,面对突发事件,及时反应、灵活调度,横向联动10家街道99个社区,纵向透析透视18个综合网格,为党委政府统筹、指挥、监督、调度、考核提供支撑。2020年,为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网格”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区级城市网格化综合监督管理指挥调度平台、“吹哨报到”区级平台及“12345市长热线”区级流转平台,建立“区接诉受理综合平台”,推行“党建引领网格治理‘以诉为哨、接诉即办、未诉先办’”工作机制,实现诉求处理扁平化,群众诉求迅速精准流转。
(三)明责增能,确保基层事情基层办。一是大力推动资源下沉。紧紧围绕统筹加强街道工作力量这条主线,科学谋划改革试点工作。规范设置街道“五办七中心”,倾斜事业编制确保街道为民服务中心、综合执法队有编有人;下沉区城市管理局80%执法专项编制、区市场监督管理局70%的执法力量到街道,指挥调度、考核监督和相应的财力保障也同步下放,实现了“区属、街管、街用”。并在2家试点街道为民服务中心加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牌子,从街道事业编制人员中确定3人为街道为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每个社区核定3名专职全能政务社工,办理辖区内及赋权清单下放的审批服务事项。二是深入推进权限下沉。按照“推进权限下沉,依法下放、宜放则放”改革要求,梳理完成《街道为民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事项清单》、《社区为民服务站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全区通办政务服务事项清单》。组织区级相关职能部门整理了街道管理迫切需要且能有效承接的行政执法清单,涉及住建、城管、水务、市场监管等10个执法领域共计288项执法事项,待省政府赋权基层后,在丰宁、龙翔两家试点街道先行开展。三是规范考核评价机制。深化街道综合执法管理体制改革,各部门派驻街道办事处的机构实行双重管理,建立街道综合执法会商、日常巡查处置,及执法考核评价的机制,并将整体考核评价结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评价内容,确保改革见实效、长效。区政管局制定街道社区工作人员考核和监督管理办法,并纳入区级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考核体系;区司法局制定《街道办事处与区级执法部门行政执法协调衔接机制》,切实加强街道办事处与区级执法部门行政执法的协作配合。
二、五华区试点改革成效
(一)初步建立了基层审批服务平台。五华区优化审批服务体制机制,提升基层效能,为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打牢根基。探索践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政务服务新模式。建立起以区政务服务中心为龙头,以10家街道为民服务中心为主体,以99个社区为民服务站为基础,区、街道、社区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的三级联动为民服务工作平台,在全区范围内推动实现“一号申请、一窗受理、内部流转、一网通办”。2020年,全区三级政务服务窗口共受理各类事项88.13万件,按时办结率达100%。构建“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五华区进驻省政务服务平台807个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达93.67%,最多跑一次率达97.39%。推进街道社区为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实现10家街道99个社区政务服务网点与网上政务平台无缝对接。
(二)初步实现了综合执法“一队伍、一中心”。通过执法力量的下沉、执法权力的集成、执法队伍的整合,以一支队伍综合执法,解决多头执法、职责交叉、力量分散等问题,增加了街道的执法力量,扩大了基层行政管理的自主权。全区10家街道办事处统一设置综合执法队,组织协调开展综合执法工作,为实现综合执法一队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3+N”街道综合执法工作的运转模式,使得街道综合执法真正实现了“一个中心管调度”,更进一步完善了“党建引领、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一支队伍管执法”行政执法事项清单》的建立,切实解决了基层执法“责大权小”的难题。
(三)初步建立了畅通高效的居民诉求办理体系。五华区构建的“大数据+综合指挥”新模式,通过数据赋能,基层治理更加智能精准,成功探索出了一条“一个中心管调度,矛盾解决在基层”的新路。建立起的城市管理“一张网”工作体系,每天1700多名网格员在网格内开展日常巡查,所有事件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反馈至网格中心,网格中心通过“接诉即办”标准或纳入“哨源”以“吹哨报到”的方式解决,实现“网中有格,按格安岗,人在格上,事在网中”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2020年以来至今,全区10家街道办事处发起“吹哨”7521件,参与“报到”部门共42家“报到”8241次,直接受益群众75万人次。接收办理群众诉求60.93万件,办结率达98%,通过各渠道入库“未诉先办”问题5.76件,主动认领办结达100%。
(四)初步理顺了基层权责关系。通过实施职责准入制度,明确了区级职能部门不得随意将工作职责下放到街道,确有需要下放街道承担的工作职责,应该根据准入制度审核报批。涉及政务服务事项准入的由区政管局受理,行政执法事项准入由区司法局受理,其余事权准入由区委编办受理。通过明确职责,充分赋权,切实使基层治理能力得到提升。
(五)充实加强了基层一线力量。通过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使街道人才、技术、资金、网络端口等方面得到了保障;通过推进编制资源向街道倾斜,优化配置,合理调剂使用行政和事业编制,使得基层一线的工作力量得到了充实加强。
三、五华区试点改革经验启示
(一) 强化党的全面领导是改革的根本保证。习总书记说过,基层治理的关键就是加强党的领导。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精神,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为关键,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和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发挥街道社区社会治理主平台作用。在试点中,五华区把建强基层党组织体系,作为试点改革的首要任务。完善了街道和社区党委运行机制,设置基层党建办公室,在街道为民服务中心加挂党群活动服务中心牌子;制定街道、社区党组织书记抓党建重点任务项目清单,为基层抓党建提供政策支撑和办事指南;以2021年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社区“两委”班子;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实行“党建引领、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等一系列的党建引领工作机制,将“支部建在网格上”“党建功能放到网格中”,实践证明,切实强化党在基层的全面领导,才是取得改革成果的根本保证。
(二)“以人为本”是改革的核心思想。街道作为最基层的政府组织,作为直接面向社会和人民群众的党和政府的前端部门,是联系人民群众的工作主体。一切要以更好满足群众便民需求为出发点,立足基层实际,开展改革各项工作。在试点中,五华区在全区各街道统一设置综合为民服务机构,承担为群众提供便捷完备服务的职责;对加强为民服务中心建设、集中审批、优化审批流程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并扩大群众的参与权、评价权,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改革成果的重要指标。实践证明,要从导向上树立“以人为本”的思路,才是取得改革成果的正确方向。
(三)加快职能转变是改革的必由之路。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源头,只有加快职能转变,才能做好社会治理的源头治理,才能巩固社会的根基。实践证明,通过强化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扩大街道管理权限、深化集中审批服务、实行综合行政执法、整合区、街道网格管理和指挥平台等举措,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推动街道工作重心转到加强党的建设和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上来,才能使街道能够腾出更多时间、更多精力发展经济、服务民生,才是取得改革成果的必由之路。
(四)力量配置是改革的人力保障。推进社会治理工作,关键在于基层干部是否有能力肩负起这一重大责任,因此人才配备至关重要。试点中,五华区十分注重加强基层治理队伍建设。一方面,强化基层审批服务力量和执法力量配备,要求各执法部门选派常驻、挂牌进驻的人员以及参加综合执法的人员应为各执法部门骨干力量,具备较丰富的执法经验。统筹推动编制资源下沉街道,选强配齐基层领导班子,充实工作力量。另一方面,加强基层人才培养力度,开展社区书记(主任)全员轮训,组织区级相关部门定期对街道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大力提高基层人员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实践证明,推动更多的优秀人才到基层,壮大基层人才队伍,充分把人才的最大效用发挥出来,才是取得改革成果的力量源泉。
(五)法治建设是改革的有力保障。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向基层赋权,但放得下还需接得住、用得好。五华区一方面,按照依法下放、宜放则放原则,梳理了288项街道能承接各职能部门能下放的行政执法事项;另一方面,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组织各街道办事处分管行政执法工作的领导和执法人员参加培训;再者,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规范基层行政执行行为,指导试点街道制作《综合执法流程示意图》,实现立案、调查取证、审核审批、告知、决定、送达执行、归档管理等案件处置的全流程工作闭环。实践证明,只有强调规范、严格执法,才能全面落实执法管理的“条管块督”,才是取得改革成果的有力保障。
(六)凝聚合力是改革的根本保证。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在试点中,五华区引导物业企业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推进星级“红色物业”评选,破解小区治理困境,依托五华“志愿圈圈”,运用“金豆兑换”社会动员激励机制,有序引导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群众、公益团队积极投身网格治理工作,发动在职党员“双报到”参与社区治理,有效建立起了一支由城管执法+环卫+市场监管+社区民警+社区工作人员+网格监督员+各单位企业联络员组成的网格工作人员队伍,通过细化明确各级职责,推动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做细做实。实践证明,通过不断完善参与机制和平台,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发挥社会组织的专业支持作用,发挥驻区单位参与属地治理的作用,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格局,才是取得改革成果的坚实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