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基层政府治理能力,四川省泸州市结合地方实际,采取了一系列举措,积极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为推动镇街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强化了保障。
一、构建乡镇(街道)优化协同高效的职能体系,为基层履职定好位。在镇街机构改革过程中,泸州市科学谋划,推进镇街职能逐渐实现由“管理型”向“公共服务型”的转变。强化镇街党(工)委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领导核心作用,细化镇街主要职责,构建“基本保障+重点突出”的职能体系,将镇街工作重心聚焦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和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整合各镇街的区县派驻和所属事业机构,在镇街只设置一个事业机构便民服务中心,构建了大服务体制,提高行政效能。
二、梳理公布乡镇(街道)行政权力和责任清单,为基层依法履职立标准。探索建立镇街权责清单动态管理制度,明确了清单的内容和动态调整的依据和程序,满足镇街实际工作需要。认真梳理划清行业主管部门与镇街的主体责任和配合责任,厘清职责边界,全面梳理了镇街属地责任事项117项、法定行政权力事项118项,镇街对照权责清单依法依规实施。
三、赋予乡镇(街道)对等的行政管理权限,为基层有效履职强基础。按照依法下放、宜放则放原则,拟定向镇街赋权提升基层治理的文件,全市统一将基层管理迫切需要且能够有效承接的106项行政权力下放镇街;鼓励区县推行“一镇一清单”,因镇赋权、因事扩权。出台《关于落实赋予乡镇(街道)重大事项建议权和参与权的实施办法》,赋予镇街对区域内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建议权、规划参与权,激发镇街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赋权范围逐渐由试点镇向全面推进,区县行业主管部门和乡镇干部职工思想上也发生了积极变化。例如,泸州市将城乡困难群众申请低保、特困等社会救助审核审批权限从区县行业主管部门下放到镇街实施,低保和特困人员审核确认时间从30个工作日缩短至10天,群众带着身份证、户口簿、社会保障卡到镇便民服务中心,10分钟就可以完成手续,10个工作日内便可得知审批结果。
四、规范完善乡镇(街道)工作职责准入制度,为基层厘边界卸包袱。在向基层赋权的同时,也为基层减负,避免区县级部门以签订“责任状”、分解下达指标、考核验收等方式将工作责任转嫁镇街承担的现象发生,印发《乡镇(街)工作职责准入制度》,明确区县级部门职责下放或委托镇街行使的标准和程序,建立了职责双向认领机制,部分部门职权紧握、责任甩锅现象得到禁止,镇街职责实现由“单向授予”向“双向认领”转变,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将更多精力投入主责主业,提升了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五、强化派驻乡镇(街道)机构管理,为基层履职增力量。泸州市着力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治理体系改革,通过对管理体制的优化来强化镇街权限,解决基层难题,而不仅仅局限单纯扩权,通过多措并举采取配套举措,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推行人员编制下沉基层一线,将区县部门派驻镇街的人员编制下放镇街实行属地管理。推进延伸服务,将派驻机构行使的部分权限延伸到镇街,例如泸县云龙镇市场监管所行使“个体工商户注册、变更、注销登记”“食品(含保健食品)经营许可”“食品小作坊备案”“食品小经营店备案”等行权事项,在平时的办件过程中,尤其是在疫情期间,群众“办事少跑路”的体验感持续提升,让“民生”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