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握稳制度建设之舵,把准机构编制法定化规范化的“定盘星”。一是聚焦巩固改革成果。为进一步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增强“三定”规定严肃性和权威性,印发《中共济南市钢城区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工作规则》和《中共济南市钢城区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工作细则》,明晰事项调整审批权限程序等,严格按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推进。二是聚焦完善日常管理。对近年来工作实践中形成的务实管用、行之有效的做法进行总结梳理,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建立健全学习、公务、会议、财务和公文处理等13个机关工作制度,构建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理人的长效机制。三是聚焦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开展“三风三力”提升行动,从“党风文风家风、学习力执行力创新力”着手,全面提升干部素质和依法履职能力。建立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三重一大”事项报告和周调度月计划季总结等制度,用严明的纪律、严格的制度、严谨的作风保证机关干部正确履职、廉洁自律,努力提高编制工作公信度。
二、划好标准流程之桨,制定机构编制法定化规范化的“施工图”。一是着眼优化服务,抓好流程规范。立足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流程优化高效,制定《编办标准化手册》,优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书办理、调列销编及机关事业单位实名制登记模板样式等,推行业务流程制版上墙,从规范服务“窗口”、编制服务指南、优化工作流程、方便信息查询等方面入手,大力推进管理服务标准化,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期间推行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书“不见面审批”做法,被国家、省、市级媒体报道。二是着眼职责界定,抓好权责清单。“三定”规定制定全程坚持“权责法定”原则,每条职责均有法可依,切实增强“三定”规定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结合“三定”规定和上级有关要求,将部门行使的行政权力及流程和责任以清单的形式加以详细列举,同时根据职责划转实行动态调整,实时公示,切实推动简政放权,持续优化政务服务。三是着眼基层减负,抓好乡呼县应。为进一步规范属地管理,厘清区镇职责,在制定“乡呼县应、上下联动1+1+5”工作机制基础上,编制《“属地管理”事项主体责任和配合责任说明书施工图》、“乡呼县应”工作流程和街镇明白纸等,如今施工图、说明书和明白纸,成为了部门工作人员手中的工具书、基层机关干部兜里的明白纸。
三、扎紧监管考核之笼,念好机构编制法定化规范化的“紧箍咒”。一是抓好日常监管不间断。将《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刚性约束挺在前面,充分利用“12310”和社会大众的参与监督,对违反机构编制法规纪律的投诉,做到凡举报必严查、凡查实必追责。建立健全机构编制问题台账,逐条明确原因现状和整改措施,挂牌销号,动态管理,同时,准确掌握领导职数台账,为加强机构编制违规违纪源头治理提供重要依据。二是抓好专项督察不松劲。坚持问题导向,注重整改落实,印发区划调整机构改革“回头看”和机构改革调研评估方案,全面掌握部门改革后动向,督促部门履职尽责,强化改革成果巩固。对相对集中许可权划转等机构编制调整事项和机构编制纪律执行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对违法违纪行为,大胆亮剑,依规依纪依法查处和纠正。三是抓好考核运用不打折。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实现“三个结合”和“两个挂钩”,即绩效考核与部门领导班子实绩考核、事考委与主管部门考核、部门测评与社会评价相结合,结果与单位干部职工考核等次、与部门财政预算相挂钩。“乡呼县应”考核实行“呼叫”事项满意度评价,将事项“响应”情况、办理情况和办理结果满意度计入被考核单位年终综合绩效考核总分。考核结果的运用,进一步促进部门依法履职,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
四、高举学习宣传之旗,营造机构编制法定化规范化的“好氛围”。一方面抓好理论学习,强化法制思维。通过“五学”、周四集中学、悦读微说、编办大讲堂、心得交流、读书班等,以集中学、带头学、互助学、自主学等方式,学习机构编制工作条例、政策法规和“三定”规定等,推动干部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另一方面强化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借助机构编制网、编印机构编制政策文件汇编、分解宣传任务等手段,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加大机构编制政策法规及典型做法的宣传力度,强化相关部门的机构编制意识。今年以来,在国家、省、市级各类媒体发表信息1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