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潍坊昌邑市深刻把握镇街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以镇街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切入点,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不断激发镇街发展新活力,努力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推进“五个新城”建设提供重要的体制机制保障。
一、立足发展实际,统筹优化镇街机构编制资源
一是科学设置机构,实现扁平化管理。围绕中心工作,着力破解制约镇街发展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整合审批、服务、执法等方面的力量,重点理顺农业农村、便民服务等领域职责,综合设置了党政工作办公室、党建办公室等7个党政工作机构和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财政统计服务中心等5个事业单位,构建“7+5”组织架构,更好地促进镇域经济发展。
二是推进编制下沉,优化资源配置。根据职责调整和权限下放情况,将改革和控编减编等调整出的编制优先向镇街倾斜,为镇街核增编制98名,并由镇街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对编制进行重新分配,有力保障了镇街各项事业的发展。
三是优先储备人才,充实一线力量。面向潍坊选拔年轻干部到镇街任职,从市直部门选派年轻干部到镇街挂职,从镇街选派优秀干部到省、潍坊市直部门和金融系统挂职锻炼,全面提升了镇街干部队伍整体层次水平。同时,有效对接“三支一扶”、公费师范生、公费医学生等政策支撑,为基层提供更为广泛的人才资源活力,全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的基层一线队伍。
二、抓牢重点环节,突出完善镇街服务管理体系
一是“一个中心”管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在镇街统一设置便民服务中心,逐步将民政、社保、医保、扶贫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审批和服务事项纳入便民服务中心办理,形成居民“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服务环境。目前镇街98个社区的政务服务实体大厅已全部建成,实现了“一网办理、一站服务”的市镇两级全覆盖,已通过政务服务通用审批平台录入、审核、发布事项4555项,真正构建起上下联动、横向联通、统一协调的政务服务平台体系,进一步提升基层政务服务效能。
二是“一个平台”管执法,缩短执法半径。在镇街统一设置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作为综合执法平台,与派驻执法中队联合办公,负责统筹辖区内派驻和基层执法力量实行联合执法。交通运输、公安、司法、市场监管等8个领域派驻执法机构接受镇街统一指导和协调,日常执法活动以镇街管理为主,搭建“镇街主导、部门参与、资源统筹、联合执法”的镇街综合执法平台,进一步推动行政执法重心下移,缩短执法半径,提高管理效率。
三是“一个网格”管治理,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在镇街统一设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指导辖区内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法院、公安、住建、市场监管、人社、卫健等16个部门数据资源全部录入政法综治综合信息系统,实现市、镇、村三级综治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建设全覆盖。组建网格员队伍,深入开展安全风险隐患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将网格员APP与综治信息系统进行贯通,疏通各个层级间的信息传输网络和服务管理网络,让网格员真正发挥社会治理毛细血管作用,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三、强化机制保障,全力推进镇街改革持久发力
一是引导政策倾斜,完善基层配套联动。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协调有关部门先后完善临时救助、财政体制、政策性农业保险等政策,强化对基层的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保障。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配套政策,进一步统筹各个环节,全方位深入推进改革,切实为基层办好事、办实事。
二是落实待遇保障,激发基层工作活力。全面落实上级关于关心关爱基层干部减轻基层工作负担的政策要求,严格执行乡镇工作补贴政策,并对在偏远镇和长期在基层工作的人员给予适当倾斜,落实公务员年终一次性奖金、带薪年休假等各项待遇政策。将镇街工作人员年度考核优秀比例提高到20%,允许镇街以事业编制总量为基数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打破了镇街干部晋升晋级、工资福利等隐形“天花板”。大力支持镇街建设和提升改造机关“五小”,共建立食堂10个、宿舍85处、澡堂7个、图书室10个、文体活动室13个,为镇街干部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形成“栓心留人”的良好氛围。
三是明晰县乡职责,减轻基层工作负担。全面贯彻落实明晰县乡职责规范“属地管理”工作,编制完成“属地管理”清单事项工作运行说明书,逐一厘清违章建筑清理整治、非法采砂、秸秆焚烧、噪声扰民等51项清单事项市直部门及镇街各自主体责任和配合责任。召开规范“属地管理”工作业务培训会,对属地管理“1+1+6”工作内容进行系统培训,引导市直部门和镇街“照单抓药、按图施工”,快速处置事项,有效解决具体事务推诿扯皮现象。为进一步强化联动效能,依托昌邑民生热线平台建立“乡呼县应、上下联动”工作运行机制,赋予镇街对辖区需市直部门解决事项的协调权,切实减轻基层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