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嘉兴海宁市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省委编委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在省委编办、嘉兴市委编办的有力指导下,着眼于机构编制资源科学配置,通过数字赋能、机制赋能、评估赋能,不断推动机构编制资源精准配、高效配、科学配,着力提升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能力,为海宁勇当“重要窗口”最精彩板块示范表率提供坚实保障。
一、数字智治,推动机构编制决策由主观经验判断向客观数据分析转变
1.维护智慧化,夯实数据基础。一让数据更“快”。推行实名制信息录入“三天入账、每月算账、季度销账、年末报账”的“账房”管理模式,今年以来实名制系统实时更新信息1.3万余条。二让数据更“准”。通过“87+X”校验功能,精准校验实名制数据40余万条,比对养老系统数据近8万条次。三让数据更“全”。将实名制端口下放至全市300多家机关事业单位,数据维护定岗、定人、定责,实现用编、出入编、人员信息等67项信息维护无死角。
2.监测智控化,强化动态管理。一是细化内部分工。办内部划分党群、民生、卫教、执法、镇街5大责任网格,全办“分头包干、分组监管”,管理范围覆盖至行政、事业、编外、国资等2万多人。二是优化外部流程,聚焦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职业生涯全周期“一件事”改革,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提效率,实现部门办事“一次不用跑”,并进一步优化网上监管。三是强化部门动态管理,加强实名制系统与养老、工资等系统信息互联互通,强化与组织人事、财政、社保等部门协作配合、联合监管,今年协助参与相关联合检查10余次。
3.分析智能化,优化预警预测。在功能优化上,升级实名制系统编外用工、国企管理、数据反查等方面4大项25小项功能,推进操作更便捷,查询更精准。在数据预警上,以全市45万余条人员信息字段为基础,对超编超职数情形分类型、分领域、分层级进行动态监测预警,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在数据预测上,完善系统近五年人员退休数、人员年龄结构等个性化数据分析功能,应用于教育卫生系统集中性用编审批测算等工作,“让数字说话、用数据决策”,已通过预警、预测功能驳回用编申请50余件次。
二、机制创新,推动机构编制管理由静态低效向动态高效转变
1.聚焦大局民生,建立编制统筹机制。以“中心工作在哪里,机构编制保障就到哪里”理念,统筹重大战略保障编制,全力保障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工业强市建设等党委政府重点工作。以“人才需求在哪里,编制保障就到哪里”理念,统筹人才引进保障编制,调剂编制保障“英才聚潮城”高层次人才引进。以“民生短板在哪里,编制补缺就到哪里”理念,通过跨学段、跨学校编制统筹保障农村教育刚需,挖潜调剂近300名事业编制着力保障镇(街道)幼儿园教学需求。
2.聚焦动态盘活,建立编制周转机制。出台《海宁市周转编制使用和管理办法(试行)》,探索编制周转制度,3-5年内有自然减员情形的部门可根据工作需要申请使用,期满后自然终止使用,打破“编制一核定终身”的传统模式,推动编制资源所有权、管理权、使用权“三权分离”,实现编制动态管理、科学统筹。《办法》出台后,已批准9家部门(单位)使用周转编制,较好缓解了部门近年来因人员老化、专技断层等造成的阶段性人编矛盾。
3.聚焦绿色高效,建立编制绩效机制。以“单位编制产出效益”论英雄,构筑镇街“编制生态地图”,根据经济、社会、民生等效益产出量与财政供养人员数的比值,对12个镇街单位编制产出进行量化排名,分别评定红、黄、绿3类等级,绘制成三色“编制生态地图”。对“红色区块”采取限批、精简等措施,否决部分低效产出镇街用编申请;对“黄色区块”设置前置条件,保证适度留有空编,严控编外用工规模;对“绿色区块”适度倾斜编制资源,为部分高效产出镇街统筹调剂使用编制,推进编制资源由低效向高效产出地集聚,实现绿色循环发展。
三、评估问效,推动机构编制审批由被动处置型向主动发现型转变
1.以专项评估补短板。针对疫情暴露出公共卫生体制机制方面的短板问题,积极开展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专项评估,深入分析疾控中心在编制使用效益、内外部衔接、基层延伸等方面的问题,并在统筹编制、优化结构等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特别是针对乡镇医疗机构公共卫生力量不足、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与主管部门联合探索疾控中心“县招乡用”公共卫生人才管理新模式,即疾控中心事业人员按需下沉乡镇医疗机构,通过“人岗分离”实现疾控人员“按需下沉、统一培训”,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2.以改革评估促融合。围绕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开展改革调研评估。一方面做好“服务”文章。围绕如何从“立柱架梁”转向“提质增效”,重点走访调研教育、卫生、应急、生态等16家重点领域和部门,主动收集机构运行、内外部协作、人员力量等方面问题建议54条,通过识别分析问题根源,深入沟通并引导部门通过优化结构、购买服务、技术升级等方式逐步推动“花钱买服务、办事不养人”转变。另一方面做好“督促”文章。跟踪职责关系、人员转隶、协调配合、标识标牌、职务调整等情况开展检查评估,发现内外部协作配合未到位、标识标牌未及时更新等问题82条并督促整改,督促提升工作状态和效率,推动“物理整合”向“化学融合”转变。
3.以效益评估促发展。积极探索部门机构编制使用效益评估。一是构建科学评估模型。围绕党的领导、职能履行等关键因素,归纳形成运行情况、编制使用效益等五方面评估维度并细化成29项二级指标,综合多方因素确定权重、量化赋分。二是试行简便实用评估流程。在访谈环节将问题量化、具体化,尽可能多地获取真实有效评估信息;在外部调查环节强化与巡察、审计、督考等结果互通,提升效率;在反馈环节以五维图形式直观反映评估结果,并当面反馈。三是建立结果运用长效机制。将评估结果与机构编制日常管理相结合,并建立长效联动机制,推动以评促管、以评促改、以评促建,管住管好用活机构编制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