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深入贯彻落实上级相关文件精神,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有关要求,持续做好乡镇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实施基层治理扩权赋能,规范执法和优化服务双轮驱动,有效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新动能。
一、扩权赋能,下好综合执法先手棋
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为重点,以健全长效机制为保障,破解乡镇综合执法堵点、痛点、难点,打造边界清晰、权责一致、运转协调的乡镇综合执法工作体系。
厘清职责边界,打通权责不清堵点。积极推动行政执法权限和执法力量向乡镇下沉,强化乡镇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职责,首批下放县直部门行政处罚权68项。今年6月份《行政处罚法》修订后,结合有关规定及时对乡镇赋权方式、赋权事项进行调整。优化完善县乡权责清单,编制执法权限运行流程图,进一步厘清县乡综合执法职责边界。
规范执法行为,破解执法监管痛点。增强专业执法力量,为乡镇综合执法大队引进法律专业高校毕业生。组织开展两轮业务培训,加强县直职能部门对乡镇的指导。制定《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指导手册》,明确操作细则和工作流程。制定公布执法事项清单,严格落实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
协同联动执法,破解运行不畅难点。建立乡镇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分管负责人为副组长,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及派驻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执法大队、派驻站所、未赋权部门执法工作。出台《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协作暂行规定》,建立乡镇综合行政执法联席会议制度、联动执法机制、信息共享制度,规范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平台运行。建立分领域“模拟卷宗”工作机制,从发现线索、警告制止、立案调查到执行结案,形成系统完备、程序规范的案件办理链条。今年以来,共办理警告、制止、劝阻等简易执法案件370余起。
二、优化服务,构建综合便民同心圆
大力推进乡镇便民服务标准化建设,延伸服务触角,当好便民服务“店小二”,以群众办事新体验,绘就便民利企“同心圆”。
全面提升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从机构设置、场地建设、制度机制等方面着手,积极推动12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322个行政村便民服务工作站标准化建设。坚持“能进必进、应进必进”原则,将权限内及各类派驻站所审批服务事项集中入驻、办理。完成政务服务全国一体化平台及“互联网+监管”平台对接,录入事项7832项,完成率100%。
全面优化审批服务工作流程。及时公开服务事项及办理信息,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减少申报材料,提高服务效率。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领域,通过“减并转调”,审批事项清单减少至54项、现场踏勘10项、中介服务6项、公示11项、技术审查21项,审批时限压缩至60个工作日以内。
全面提升精准代办服务水平。建立县、乡、村三级代理代办工作平台,开通8712345服务热线,实行首批入驻138项事项一条线办结,打通基层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各乡镇、村专职代办员会同县直部门56名首席服务员,共同为县、乡58个优质企业、重点项目及困难人群提供业务咨询、项目审批、证件代办服务。代办员统一培训管理,实行积分制考核,实施监督问责常态化,确保“店小二”服务到位。
三、一网监管,跑出精细治理加速度
实行县域网格化管理“多网合一”,构建“一张网覆盖、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解决”服务模式,做实精细管理,助推基层治理跑出加速度。
整体布局,一网覆盖。以回应民生诉求为导向,整合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综合治理、行政执法等领域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建立县、乡、村(居委会)三级网格体系,设立328个单元网格,配备1975名网格员,实现全县624平方公里无缝隙全覆盖。
三级联动,协同配合。出台《关于实行网格化管理“多网合一”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实行“一网两办,分级处理”模式。一般性问题由村网格解决,村网格无法解决的问题逐级上报处置,实现“小事一格解决、大事全网联动”。开发建立网格化管理“多网合一”智慧信息平台,通过手机APP实现一个平台“收集、上报、交办、反馈”,自试运行以来,累计报送信息6133条,所有上报事项一个工作日内办结,最快一个小时办结。
管服结合,提升效能。坚持网格巡查常态化,网格员每天至少巡查一次,及时发现、处置网格内各类隐患问题。坚持统筹资源解难题,网格员入户走访宣传党的理论、惠民政策,协调乡村(居)和有关部门,解决群众反映的民生问题,架起党群“连心桥”。累计为群众提供政务代办服务390余次,制止处置各类违规违法现象120余起。